教育部:社会考级不能作学生艺术特长测评依据
记者昨天获悉,教育部近日明确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其中明确,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呈现,“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解释,评价体系中的“校外学习”,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仅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
对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艺术素质测评自今年开始试点实施。各省(区、市)将推荐1-2个地市或2-5个县市作为实验区。
追问1为何不将社会考级、艺术竞赛作为直接依据?
不将艺术教育推向纯技能培养
问:为什么不将社会考级、艺术竞赛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直接依据?一些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特长班培训,算不算“校外学习”?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这让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规定的初衷是想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少参加这些培训,但效果如何还要看落实后的情况。
追问2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有何用?
纳入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问: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将起到什么作用?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学校要如实记录每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北京现状
北京特长生考查实行零门槛
目前,很多学生学习艺术特长,主要是希望通过等级证书作为升名校的敲门砖。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考级将艺术教育推向了纯粹的技能培养。今年为实现特长生报考的“机会均等”,特长生招生降低了门槛,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可参与报名。市教委要求,各区县要制定相关标准,统一组织特长生入学工作,并对录取的特长生进行审核。“严禁在初中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课考试,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报名及入学的依据”,要求特长生考查“零门槛”,并向传统文化倾斜。
在海淀区的小升初艺术特长生招生中,相比往年增加了戏剧、剪纸、面人、传统花鸟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海淀区的特长生报名中,报名需要提供学生个人简历、特长生推荐表、特长生登记表、海淀区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内容。审核合格后,老师就会发放考查证。学生可凭考查证到学校参加考试。
学生们反映,自从招生向书法等传统文化倾斜,一些书法培训班也出现了一席难求的情况。
市级艺术比赛含金量将更高
记者从北京市石景山区少年宫了解到,随着等级证书和社会艺术竞赛不再作为艺术特长生的认证标准,招生学校的普遍“门槛”就是教委组织的艺术比赛成绩。这也使艺术节比赛的含金量提高。
一位民乐团负责老师介绍,过去很多学生通过在校外学习乐器、舞蹈等进行考级,以获得参加名校招生的初试资格。即便进入少年宫乐团,老师也要先看等级证书,再考核现场演奏。他表示,北京学校普遍认可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协等六七家机构的等级证书,“如果没有九级、十级的水平,乐团都不带你玩儿”。
这位老师介绍,过去乐团学生中有超过四成的学生通过艺术特长跨区进入优质中学。今年北京限制了学生跨区择校,很多学生留在了本区。
尽管艺术考级无助于认证“艺术特长生”,但北京市仍承认教委办的艺术节比赛成绩,因此少年宫的学生具有一定优势。他也表示,很多乐团的学生已确定走艺术特长道路,还有的在课余时间请专人指导,“这部分学生都不会受到影响”。(记者 张晓鸽 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