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肖家坡社合耍出了蓝田“三绝”

12.02.2016  10:03

  54岁的肖勤武老汉,是西安市蓝田县肖家坡村远近闻名的“肖局长”。此“局长”,非行政头衔,而是当地特色春节社戏——肖家坡社合的“总导演”。

  肖家坡社合有“三绝”:

  这第一绝,肖家坡耍出了一个“总局”、五个“分局”的大阵仗。

  地处秦岭北麓交通要道的肖家坡村,曾是西安东南部第一大村。肖家坡耍社合自然耍出了“名堂”。“肖家坡社合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抬芯子’”。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向记者介绍,首先将铁芯子的一端固定在牢固的基座上,另一端紧贴着小演员的身躯,再从手部或其他部位伸出,延伸至上一层小演员的腿、腰、背部,几个小演员就这样扎缚在铁芯上,并且穿上戏曲人物的服装,轻巧稳妥,活动自如;下面再由四个成年人将基座抬起,进行表演,故称“抬芯子”。

  自民国以来,肖家坡社合进入了鼎盛时期,“最多时,可出抬芯子250余桌,参与表演者上千人”,肖勤武告诉记者,有的表演到空旷场地上变换抬芯子队伍的阵型,“有龙摆尾、剪子棍、花打四门等很多阵型。

  既然要排阵型,那就需要“导演”指挥。于是,肖家坡村根据地域划分逐渐形成了“上社、南社、中社、西社、北社”五个“分局”,“分局”当家人负责组织各社的社火表演,并设肖家坡社火“总局”一个,负责统筹五个“分局”的表演队伍和阵型安排。

  而这第二绝,说的便是肖家坡“社合”名字的来源。关中地区向来有“斗戏”的传统。“比如我们五个‘分局’,南社的‘分局长’姓黄,北社就故意让小演员穿上《周瑜打黄盖》这出戏的戏装,来戏弄南社;这一来南社不愿意了,也让小演员穿上《三气周瑜》这出戏的戏装,跟南社对着干。”肖家坡村65岁村民、也曾担任“总局”“局长”的温养情向记者介绍,于是大家都排“哑巴戏”,不让对方提前知道自己演啥。

  而肖家坡发挥“总局”和“分局”的作用,统一“审戏”,如果不合适就要“改戏”。不仅“审戏”,当地还要求各社之间互相“让戏”,比如南社走到北社村门口了,北社就要偃旗息鼓,礼送南社先走过去,同时还要准备糖果,分发给南社的小演员们。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肖家坡社合的传统从未中断,基本十年一大耍、五年一小耍,每年社合还应邀到其他县市演出。就在2016年年初,肖家坡社合刚刚被评为陕西省级非遗项目。

  第三绝,那便是肖家坡社合表演期间,五个“分局”还必有“桌活”。

  何为“桌活”?每逢新春肖家坡社合表演期间,五个“分局”还要在各自的村社里搭一个棚子,棚子里面挂满了本村村民创作的书画作品,同时还要将村民家里珍藏的古董古玩等在桌子上摆出来加以展示,故名“桌活”。独特的“桌活”传统,体现了肖家坡村对于文化的尊重,在每年一度的社合表演期间,将本村社珍藏的书画作品、古董古玩向别的村社展示出来,“亮宝”的同时,也是在引导村民们要崇文重教。(记者 姜 峰)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韩睿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