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绿色园 育护绿人:陕多所学校入选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

09.03.2015  15:27
            近日,陕西省公布了第九批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名单,包括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在内的96家单位达到评估验收标准。同时,有关部门还对2005年、2007年通报的省级绿色单位进行了复查,确认西北大学附属小学等65家单位通过复查。
西安市:筑绿色风景线 育自觉护绿人               近日,西安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参与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环境渗透教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节约资源能源、倡导师生生态意识和绿色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获得陕西省第九批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             西安市惠安小学于2006年就被授予“西安市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绿色学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树立绿色理念、开展绿色活动、倡导绿色文明”为思路,坚持以文明环保特色活动为依托,抓生态环保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师生环保素养和能力大大增强,环保教育成果显著,得到了社会家庭的广泛认可。学校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校内大树林立,枝叶茂盛,繁花似锦,绿化覆盖率为60%,富有儿童化、教育化、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随处可见。校园内所有树木均有品种介绍的标识牌和安全养护责任生标签,学校配备有环保兼职教职工5名,校内设有多处可分类存放杂物的垃圾箱,学生还自备有垃圾袋,学生均已养成了自动捡拾垃圾,分类存放垃圾的习惯,每个班级坚持每天清洁,占地24821平方米,拥有2100多小学生的校园,干净整洁。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是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自2011年建校以来,学校本着“乐学家园,心智飞翔”的办学思想,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努力创建“花园式”绿色学校。学校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工作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教育环境,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和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一直以来,学校不断丰富绿色校园的内涵,聘请专业人员对学校绿化进行规划设计,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已达3000平方米,校园内规划了大量的种植区和花园区,花草树木达二十余种,校园走廊、连廊、教室内部都摆放着盆景花卉,整个校园设计合理、环境幽雅、规划科学,集观赏性、功能性于一体,白天校园鲜花似锦,夜晚教学楼灯火迷人,是西安市一座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从2010年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来,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打造绿色文明校园。学校非常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对应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建设校园。把校园文化要素渗透到园林景观等环境建设之中,让校园的一石一草发挥作用。学校大门外墙上大块的LED屏每天书写着宣传文明生活理念的标语口号;教学楼长廊的立柱上悬挂着精选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楼前的草坪上温馨的提示语,是莘莘学子的心声,更体现了校园绿色文化的建设成果。学校还定期利用壁报、黑板报、广播网络、电子屏幕等阵地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把学生的书画、摄影活动的精彩图片布置在教学楼各个角落,让校园的墙壁也能说话。同时为了环境育人,学校把绿化工作与学生的美育教育、劳动观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养成爱护花木、热爱劳动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该校着力营造先进的校园环境文化,统筹规划一流的校容校貌、人文环境,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努力建设起更加安全优先、布局合理、整洁优美、文明优雅、管理优化的一流校园环境文化,使蕴含着人文、科学精神的校园建筑和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的绿色文化环境,恒久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作为“西安市绿色学校”,长安南路小学在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活动中,坚持落实绿色环保的系列要求,学校通过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相关教育宣传,将环保理念植入学校管理及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学校—学生—家庭”三线合一、点面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在教育中通过多种活动灌充环保知识,进而让孩子拥有牢固的环保意识形态。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改善环境,从身边做起;学校多年来自筹资金,对校园周围进行了美化,种植了香樟、红叶李、桂花、雪松等各种花木,在校园内的操场边,教学楼内,班级里到处都是绿色,让四季都留在校园之内。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牌子会歌唱,让每一株花木育情感,让每一处景点有意蕴,真正做到“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文化育新人。”学校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要求每一名教师积极撰写环保教育文章。教导处要求每位老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失地渗透环保的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价值理念,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让每一名学生投身于环保事业中。学校还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有关节日,做到环境教育宣传系列化。创建绿色学校是开始,不是结束,开展绿色教育是过程,不是结果。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护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安南路小学将在学习中探索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发展,保证“创绿”活动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让绿色在和长安南路小学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自2010年以来,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紧紧围绕和谐发展、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总目标,努力倡导校园绿色文明,不断提升师生的绿色理念,狠抓学生的绿色教育,逐步形成了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的办学特色。如今,学校占地46亩,绿化率达44﹪,环境幽雅,布局合理,生活区、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四区泾渭分明,是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理想园地。校园内专门规划了绿色蔬菜种植区、花园区和布满校园各个角落的花坛、苗圃等。校园内植物均悬挂了标签,上面详细介绍了植物的名称以及生长习性等内容,校园俨然成为花园。同时,学校每年订阅了大量的环保报刊和杂志,如中国环境报等,自己编写的环保方面的校本教材,还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学校非常重视环境教育课教学,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除了每年12节环境教育课外,各教研组还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要求上课教师要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广泛渗透环境教育知识。同时,学校还注重结合重要节日,如植树节、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环境保护日等,以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让节能减排、低碳消费、无烟环保等绿色文明理念深入每位师生的内心,并化为自觉行动,使人人成为倡导绿色文明的使者。通过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师生的绿色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不但学生代表在西安市组织的“八水润西安”环保知识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陕西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西安市第四十中学地处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古城西安中轴线的东侧,毗临东大街、解放路,校园绿树成茵,繁华似锦,环境幽雅。在现今教育竞争中,如何打破应试教育的羁绊,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去?如何赢得新城人民的认可,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认真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自2006年开始了环境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验。同时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通过环境教育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了环境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几年来,学校把创建 “绿色学校”活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积极坚持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并取得显著成绩。为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学校将杨凌农科城、植物园、省气象站等作为校环境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访问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环境兴趣。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学校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学校不懈的追求。
宝鸡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日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的全省第九批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名单中,宝鸡市金台区铁路小学、凤翔县彪角镇中学等7所学校榜上有名。             近年来,宝鸡市教育系统扎实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按照“净化先行,绿化为主,亮化增色,文化提升”的整体思路,着力建设绿色总量达标、植物造景美观、品种配置丰富、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校园,全市学校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育人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抢抓宝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园我先行”系列主题宣传教育和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层层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手抄报评比、演讲比赛、“我为宝鸡植棵树”“争当护绿小卫士”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义务植树、绿地认建、认种、认养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在系统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植绿增绿氛围。             目前,建设绿色文明生态校园已经成为宝鸡全市中小学校的自觉行动。绿色带来的不仅是显性的生态,更是校园文化、办学品味和学生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             据悉,宝鸡市金台区铁路小学、陈仓区坪头小学、陈仓区李家崖小学、凤翔县彪角镇中学、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麟游县镇头小学、眉县金渠镇初级中学7所学校本次被授予“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全市共有 15家单位获此殊荣,教育系统占比近半。   咸阳市:让眼中的“绿”变成心头的“绿”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通讯员 许阳) 早在2000年12月,咸阳市就在2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活动。经过一年的创建实践,首批20所市级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学校,咸阳市实施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要让环境意识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让眼中的绿变为心头之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广泛宣传,营造了绿色创建工作浓厚的社会氛围。在“创绿”创建工作中,咸阳市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创绿活动,把宣传报道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紧密联系创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大力营造创绿氛围,使“创绿”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利用《咸阳日报》、咸阳电视台、《咸阳环境》、咸阳环保信息网等方式多次对全市“创绿”创建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广泛传播学校、社区、村庄、企业等行业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概念和创建标准,扩大了创绿工作的影响,为创建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市环保局与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青少年环保征文大赛,向社会各界介绍绿色创建工作的意义、相关标准、相关知识等,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同时,为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创新形式,为绿色创建工作搭建了有效的载体。在严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公众接受环境教育。市环保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摄影家协会连续四年联合举行“环保杯”“生态文明”摄影大赛,就是要通过摄影作品,真实反映创建单位通过“创绿”活动后,切实达到改善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使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加入到创绿活动中来,各县市区环保局等部门都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举办各具特色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坚持召开创绿现场会,为申报成功的绿色单位授牌,并把已申报成功的绿色单位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好。同时,每年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全市申报的绿色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使每个创建单位能够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咸阳市创建绿色文明示范活动已由当初的政府倡导转变为各个创建单位的自觉行动,许多单位纷纷申报创建工作。现如今,“绿色”正在这座城市遍地盛开,咸阳市这座文明古都正在变得“绿”意融融,“绿”满枝头。

旬阳县神河镇中心学校:让孩子把环保理念带回家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通讯员 吴德星 石雯)作为“安康市绿色学校”,神河镇中心学校在落实绿色环保与教学、生活、宣传相结合的实际操作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植入学校管理及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学生——家庭——社会”三线合一、点面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学校便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搭建出环保意识的框架,灌充环保知识,进而让孩子拥有牢固的环保意识形态。以孩子为点,将环保理念带回家,以点带面辐射全社会。 
            神河镇中心学校在抓好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还强调了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各学科中均要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并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学校正在努力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每逢“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22”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学校加大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世界水日来临时,神河镇中心学校四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以“我给神河洗洗脸”为主题,分赴神河各段河道,捡拾白色垃圾,使得神河社区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在此期间,很多居民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植树节前后,五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环校水泥路的两边栽植侧柏共计千余株。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编导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学校把环保宣传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切入点,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刷写环保宣传小标语,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而且还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以此提高每个家庭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学校还专门召开以“创建升级绿色学校”为主题的全校家长、学生会,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肯定和支持。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校园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通讯员 李生伟) 自2010年以来,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就确立了“培养绿色人才,养成绿色行为习惯,贯彻绿色价值观念,启迪绿色创新思维,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办学理念,绿色理念源于内而显于行。全校绿化面积达5070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5%。校园空地上规划了大量的种植区和花园区,校园走廊、连廊、教室内部都摆放着盆景花卉,贴有标签,标签上书写班级、学生姓名、花卉名称以及生长习性等内容,校园俨然成为花园。同时,学校还征订了《大地的警钟》、《环保文化与人体健康》、《让人类生活在绿色中》、《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等环保刊物,榆林市环保局还向该校赠送了《绿色环保低碳》读本2000余本。
            每学期学校安排环保教育课不少于6课时,要求全校教师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中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做到环境渗透教育“四有”,即:备课有意识,教案有体现,课堂有落实,测试有题目。同时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环境教育教材作为学科渗透教育的工具书,要求各学科教师一学期整理出一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典型教案,学校统一存档。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环保理念,还注重课外活动时间。学校结合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气象日等重大环境节日,广泛开展环保调查、植树、节水节电、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征文、绘画、摄影、科技创作、养护盆景花卉、创无烟校园、规范环保行为、主动拒绝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及评选环保先进集体、个人等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通过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不吸烟、不损害公物、不浪费、不乱丢、乱写、乱画、乱涂、不高声喧哗等环保行为习惯明显改进。在潜移默化中,把绿色校园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个师生的内心。


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让环保走进校园和家庭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从2010年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坚持把环保教育纳入日常管理,把环境美化、环保教育与幼教育人相结合,师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还注重和家长进行环保教育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培养环保理念,让环保深入内心。
            开展行色各异的环保教育活动,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环保的种子。利用读书日、六一等节日举行多种环保主题活动:“小方寸,大世界”邮票展让孩子们在对美丽大自然的欣赏与遐想中品读、体味邮票传递的自然语言,懂得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大故事,小剧场”展演活动让孩子亲自上阵,体会环保故事中的人物和剧情,在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榜样;在幼儿园日常的半日主题开放活动中,组织环保服装制作、废旧材料变玩具等班级主题活动,在开放的同时将环保教育理念传递给孩子和家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环保知识,环保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拓展。
            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忘引领家长,营造环保氛围。在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的围墙上有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栏,生动易懂,家长们可以自己边看边讲给孩子听;学校经常发放给家长《低碳生活知识手册》,便于携带,不仅家长有,班上也可以随时翻阅;制作展板引发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在园所网站上发布信息,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保活动。丰富多彩的宣传都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幼儿环保教育的兴趣。
            在家长兴趣高涨的前提下,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的亲子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家庭为单位的“迎世园亲子知识竞赛”;父母老师和孩子齐上阵的环保小剧场;以“关爱环境,保护自然”为主题的家长读书笔记展评;亲自共同参与的“废旧材料做小书”活动等都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让保护环境走进家庭,走进每个幼儿心灵。
            不仅在教育上,在管理上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还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打印纸回收两面用,办公用品以旧换新等,节省的支出达十多万元,形成共同维护绿色世界的良好氛围。

竹林关中学:将环境教育与自主德育相结合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竹林关中学的办学理念中的“和谐教育”四个字,不仅是强调学生个体身心的和谐、素质的协调,也是竹林关中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阐释,是对“可持续发展观”深入理解的集中体现。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竹林关中学牢牢把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整合课程资源。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物理、地理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了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该校将环境教育与“自主德育”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德育”是竹林关中学工作的主攻方向,其实质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通过内化的过程,最终达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这种理念运用到环境教育领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发自内心地踊跃投身到环保实践当中。
            在此基础上,实践活动坚持创新形式,拓宽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开展环保知识竞赛、以环保为题材的书画、征文以及小制作手抄报展览活动,为学生带去了生动的环保实践课程。
            竹林关中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环境教育的层面上,而是继续丰富绿色的内涵,上升到人文、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审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围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
            学校的创建活动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近两年,竹林关中学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改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宁强县南街小学: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陕西日报》2015年2月11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近年来,南街小学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共谋学校可持续发展之大计,积极实施环境教育,大力倡导生态德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5月,学校提出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目标,并积极实施。
            经研究,学校确定了项目开展的主题为:废弃物减量和水。围绕这一主题,领导小组和生态委员会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发出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具体倡议。比如,在“废弃物减量”的项目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零食减量、学习用品节约使用、学生不剩饭剩菜、合理打印材料、师生学习、办公垃圾减量等。在计划中,总务处要求要严格环卫站来校清运垃圾登记,及时置换剩饭剩菜垃圾桶,为会议室购置消毒柜,玻璃杯;各班班主任要指导学生用废旧挂历包书皮,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书皮,做到废弃物最小化:减少班级中丢失和遗弃文具的现象,训练学生用用过的作业本做练习本、草稿本的习惯等等。各部门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对于认真执行本制度的班级、学生个人和教师集体,学校在学期末进行优秀班集体、文明办公室及先进个人等评选时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该校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废弃物减量生态规章》,以最方便、简洁的提示,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迅速地记住,习惯性地使用,号召全校师生集体参与。目前该规章正通过班队会课进行宣讲,进入试用阶段。
            除此之外,南街小学还进行了其他环境教育活动。在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中,与宁强县气象局签订了《共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书》,把气象局建设为校外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并计划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开展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在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家庭、社区、企业、NGO等机构广泛参与,促进了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建设,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自然地延伸到了校外,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核心作用,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从生态委员会的建立,到生态规章的制定,每一步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强化,人格得到了尊重,参与活动的热情高,节能减排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打造国际生态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