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肺癌日 提高雾霾防护意识 警惕肺癌威胁

17.11.2015  16:29

  中新网11月17日电 今天是第十五个 “国际肺癌日”,作为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迅速上升。尽管吸烟目前仍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原因,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增加了肺癌的患病几率,PM2.5对肺癌发病率的持续走高正在起到关键性作用。

  资料显示,美国连续26年通过对18万人的观察,发现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PM2.5,肺癌患病率就增加15%-27%,而日本和丹麦也有同样的数据。亚伦•科恩科研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一书中指出,在影响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中,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在全球排列第七,在中国则高居第四。

  事实上,PM2.5非常微小,可直接进入人体最小的气道即肺泡。作为雾霾天气“罪魁祸首”的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它可以承载十几种致癌物质,其中多环芳烃与肺癌的患病率有明显相关性,而PM2.5以下的超细颗粒还有很大一部分,其危害更大。PM2.5的增高与肺癌发生越来越相关,并直接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风险,这个说法已得到多国流行病学研究的证实。研究表明,PM2.5被人体吸入肺部后,会直接导致肺泡弹性降低、功能减弱,甚至诱发肺纤维化,影响肺泡换气功能。久而久之,肺部功能下降并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甚至引发肺癌。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雾霾天气严重时,呼吸科的日门诊量骤增,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剂量增加,哮喘病人患病率升高,疾病负担明显。其实,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是公认的,不管是对呼吸系统还是对心血管等其他系统都有危害,在目前无法有效改善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疾病的防范意识,治不了标,先治本,以预防为主。

  面对市场上品类众多、功能多样的防护口罩,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防护效果,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可以阻挡大颗粒,但对细小颗粒却起不到阻隔作用,而具有N95、N99标识的口罩,虽然达到了过滤的目的,但由于舒适度较差,过于憋闷,影响正常呼吸,并不适合人体长期佩戴。同时还要看密闭性,如果产品存在很大的泄漏率,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过滤效果,从而偏离雾霾防护的目的。

  被称为防霾市场“黑马”的霾星人鼻用空气净化器,具有体积小、透气性好、密封性强等优势,可以对雾霾中的有害颗粒物进行高效过滤,据北京质检中心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霾星人的过滤效率在99%以上。同时,这款产品具备较好的透气性,适合人体长时间佩戴不憋气。

  其实,预防肺癌不仅仅要远离吸烟环境,还应养成在雾霾等大气污染严重气候时及时进行有效防护的习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