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能人”治理到“官人”治理是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为维护农村稳定,推动新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村官腐败问题亦呈现上升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潜藏着一股激流,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稳定发展。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来讲,最根本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思想觉悟不高,廉洁意识不强,经受不住物欲的考验;从外因讲,这几年村干部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说明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笔者以为,尽快改变由农村“能人”治理到“官人”治理是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能人”经济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批经济“能人”迅速崛起,这些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乡村社会的经济精英,比如我国一些样板村,正是在致富能人的带领下,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焦点。大部分农村在一些致富“能人”的引领下,摆脱了贫困,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资金项目的大量投入,靠“能人”经济引领发展的模式已经基本结束,“能人”经济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农村需要大量的懂政策、晓法度、讲民主、会管理、乐奉献、敢担责、守规矩的新型能人,即所谓的“官人”引领。
二、“能人”经济的弊端已成为新农村发展的障碍。 第一,受经济导向的影响,大部分经济“能人”又走上乡村治理的道路,成为一方乡土的主政者、“当家人”,并在乡村社区政治运作中居于支配地位,产生了一大批所谓政治“能人”;第二,这些“能人型”干部从发展个体经济、经营特色种养殖业、带动劳务输出等方面引领了农村发展,不仅带领群众致富,而且拓宽了群众的思路,增强了群众致富的本领,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奠定了其强势的政治地位。但同时,“能人”治村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初引领发展的一些经济“能人”大都步入老年人行列,他们把传统的发展模式、掺杂好多投机因素和一些非法手段带入农村治理的政治生活。一些经济“能人”在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后,往往都不能正确对待,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对规则的漠视会为他们未来的违法犯罪行为埋下种子。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虽然不断健全完善,但大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他们的人生方向、工作目标、人生追求之所以出现问题,是他们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扭曲,偏离了应有的航线。此外,由于人才梯队易陷入断裂,依靠能人治理的村庄在“能人”离开后也会相应陷入困境。
三、加快“官人”的选拔步伐。 面对如此现象,我认为党委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变“能人”治村为“官人”治村,预防农村职务犯罪的发生。当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建设农村“能人政治”中的贪腐现象和负面问题:
第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和逐步完善的时期,要通过进一步加大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力度,提高全社会尊重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减少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第二,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仍然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在对干部进行干事创业要求的同时,必须坚持干部的严格自律,持之以恒的党性锻炼。
第三,重视选拔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例如大学生村官计划,搭建起大学生村官发展平台,通过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后,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活力,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加大党政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到农村挂职锻炼的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农村挂职锻炼作为基层干部职务晋升的前提,要作为一种机制长期坚持;要从工资津贴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让愿意当治理农村的“官人”安心、舒心的工作。
第五、政法部门要加大农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培养,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要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检察机关在宣传检察机关职能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村级干部队伍职务犯罪预防的宣传教育,共同协作,加快改变“能人”到“官人”的步伐。
(作者:麟游县人民检察院 赵锁田 编辑:刘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