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转型有力“御寒”有术
本报记者 林琳 李平 赵明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用鲁迅先生这句话来评判陕西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很是贴切。
一季度,陕西GDP增长6.9%;上半年增长7.3%;前三季度增长7.6%。2015年,在全球经济不断走弱的背景下,陕西经济逐季回升,划出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逆境突围拼的是实力,危中求机看的是能力。
正如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所讲:“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迎战经济下行的压力,克服石油价格骤降带来的系列困难,经济止跌回升。虽然增速是历年来最低的,但确实来之不易,这与中央的关怀厚爱分不开,与全省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分不开。”
提前部署:能源大省转型有力“御寒”有术
今年以来,受能源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行影响,延安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2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7.2%。实际上,延安只是整个陕西经济下行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球石油价格下滑,以及国内煤炭市场萎靡不振,能源化工占据半壁江山的陕西经济颇受其累。过去十多年,搭乘能源价格上涨顺风车实现了经济突飞猛进的陕西,如今正遭受着能源价格跳水带来的阵痛。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要求陕西实现追赶超越。从3月起,陕西一直行走在稳增长的艰难道路上。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感受最深也最直接的就是煤老板了。“一动就赔钱。”有煤老板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意。他还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吨煤包括应该缴纳的各种税费、工人工资及设备检修等成本在内为280元左右,但现在好的时候一吨煤的价格也就180元左右,所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从2011年11月开始,煤炭市场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2012年,火电发电指标同比增长0.1%。如果算上电厂的能耗提高,煤耗其实是下降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煤炭需求确实在减弱。
一个煤业大省,如果不顾及长远,必然危机四伏。
早在几年前,省委、省政府就看到了我省能源化工产业低端发展、直接输出原料的弊病和危机。提早部署,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产业内部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大计去谋划。
以煤化为例,2010年后,陕煤化集团相继建成投产了50万吨煤焦油加氢制油项目和12万吨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油项目。2015年,陕煤化又先后新建成投产4种典型煤制油工艺的示范项目8个。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使我省煤制油总产能达到300万吨,年可转化煤炭约2000万吨。陕煤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严广劳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以煤为主,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公司还和神华、大唐、华电等央企合作,建设了十多个煤电一体化项目,以及煤制天然气、建材、煤层气开发等项目。
另外,2015年8月23日,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在位于榆林市的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投产,项目达产达效后,年产油品115万吨。延长石油集团现已建成3种不同工艺煤制油示范项目3个,产能105万吨,“十三五”期间,总产能将达到500万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建成年产60万吨以上兰炭企业68户,建成产能4690万吨。兰炭产业已成为榆林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和地方经济重要支柱。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我省下一步将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完善26个在建煤矿项目相关手续;油气开采投资努力达到458亿元;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向产业中高端转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筹划和推进。
提前布局,为我省应对本次能源市场价格低迷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能源工业持续回升,在上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之后,前三季度实现了1%的增长速度。
重构版图:非能源工业风生水起支撑有力
“十二五”期间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发展质量最好、民生改善最多、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工业经济为陕西增速迈入第一方阵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说能源经济是陕西发展的根本,那么非能源经济则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和未来方向。
三年前,我省非能源经济的增速就超过了能源经济,且这一数据每年都在拉大。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张晓光告诉记者,我省2015年前三季度非能源工业增速达到13%,其中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5.5%,与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仅为1%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新项目建设数量多,涵盖领域广,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汽车制造领域,有13个项目,总投资达366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省汽车工业的实力。
陕汽特种车生产线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提升现有工艺水平和产能,产能由1万辆提升到3万辆,目前已完成投资6100万元,特种车生产线建设正在推进。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3.6万辆,同比增长210%。5月到8月,比亚迪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四连冠”;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单月历史新高,突破6000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宝鸡吉利20万辆轿车及发动机项目,总投资35.6亿元,正在全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
这批项目建成后,我省汽车工业的产业规模、科技实力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除了汽车工业外,我省的装备制造业科技实力也在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宝鸡机床集团依然每年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4%的资金,进行产品智能制造的设计和研发。
在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原来需要多个工人重复工作的工种,已被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取代。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万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这里已从当初的“代工厂”,发展到如今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筑巢引凤”,到实现了本土自主创新企业迅速崛起。如今,有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高新区扎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30%。
“陕西非能源工业连续三年增速高于能源工业,这是我省顶住下行压力,大力实行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有力证明。非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省产业结构趋于完善与合理,摆脱了以往能源工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提高了我省经济抗风险的能力。”省工信厅专家如是说。
“女儿4岁生日想要一个芭比娃娃造型的生日蛋糕,通过朋友圈的私人烘焙坊,指尖轻轻一点,女儿就美梦成真。”家住西安市雁塔区的王媛,通过微信,体验了一把私人定制的“爽快”。
借力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陕西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增长迅猛。金融服务、文化体育娱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如火如荼,成为今年以来陕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上门洗衣、上门美甲、上门送餐……“互联网+”的风起云涌,让医疗、文化、教育、餐饮、娱乐、服务等各种传统行业不断跨界整合,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席卷诸多行业。
西安市涌现了许多服务新业态:网上销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投公司、研发设计公司、环保服务公司、邮政仓储业……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比重的35.1%。
在新出炉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陕西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一路高歌猛进。
以旅游业为例。2015年上半年,陕西接待境内外游客1.9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20.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3%和20.34%。仅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就达4088.6万人次,旅游收入2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26.5%,位列全国第5。
特别是景色优美又充满浓郁乡土文化的乡村游,如兴平马嵬驿、礼泉袁家村、泾阳龙泉山庄等一些邻近城市的乡村聚落,将传统的陕西地域美食与地域文化完美结合,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地。
正如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张晓光所说: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以工业增长为主;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服务业在“扛大头”,这就是一个新的变化。三季度,服务业的增长比上半年又提升了0.4个百分点。
三产的发展状况,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增速的持续增长,表明我省调结构转方式的效果已经逐渐显现,说明经济正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化,经济增长正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转变。
追赶超越:回归第一方阵指日可待
评判一个时期的经济数据,要客观,更要有前瞻性。
前三季度,陕西经济换挡不失速,其增速与其他省份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属较高水平;
前三季度,陕西经济换挡不失速,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相互匹配、相得益彰;
前三季度,陕西经济换挡不失速,优化了结构,形成了新动能,跑得更加稳健有力。
与之前陕西经济增速达10%以上的成绩相比,现在的速度是减了,但面对国际经济下行压力,7.6%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结果。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一次又一次地听取经济形势汇报,研究对策措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企业一线,研讨方案,解决难题……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的调研,一系列的专题会议,以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表明了一种态度:关注每一家企业;
强化了一种责任:为企业排忧解难;
坚定了一个理念:化解企业的困难;
传达了一种信心:做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7.6%,来之不易!是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结果。
在三秦大地,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在各项重点工作中,党员干部群众走在前、干在前、冲在前、想在前,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进程。
责任在一线落实——建立目标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时限到点”。
问题在一线解决——积极解决和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给力项目建设。
7.6%,来之不易!行百里者半九十。
李克强总理对前三季度增长情况的评价是三句话: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可动摇。
的确,信心胜于黄金。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分析我省经济运行形势时有过这样的表述。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三秦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没有变。面对依然困难的经济环境,我们有信心奋力拼搏、有能力战胜困难,保持发展的“陕西本色”,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回归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