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01.03.2016  12:04

  人情、关系之所以成为“开启捷径”的钥匙,归根结底,还是相关制度和规范不够完善,导致那些握有权力和掌控某种资源的人可以游离于规范、制度之外,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并且不受追究和惩处。

  2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报道指出,“腐败亚文化”就在身边。报道中,云南某地机关干部讲述了在同一家医院两次截然不同的看病经历,一次是自己看病,没找人,候诊过程中屡次遭遇“人情号”“关系户”插队,上午8时挂上号,下午临下班前才进诊室,医生开了个化验单就结束了;一次是带母亲看病,托关系找了副院长,于是一路畅通,原本需要一天做完的检查,一个上午搞定,且医生认真负责。

  现实生活中,这种找人办事与正常办事“两重天”的情况不足为奇。比如,同样是给孩子上户口,给户籍民警送200元,不到两天就办好了,不送钱,几个月内到派出所问五六次,答复可能是“正在审批中”;一个教室里读书,逢年过节给老师有表示的孩子总会被多提问、勤锻炼、严管教,不送礼的多半被安排在教室后排、“自己待着吧”;同样是工商注册,托关系的往往顺利,正常排队办理的往往总是“少一样材料”……

  凡此种种,主要破坏了两样东西——公平和秩序。

  有教无类,老师对学生本该倾注同样的心血;开门办事,政府部门对公众本该持有同样的服务意识;救死扶伤,医生对患者本该给予同样的关切……但金钱和关系让有些学生、公众、病人享受到了VIP服务,这对其他人来说显然不公平,正常的教学秩序、医疗秩序、社会管理秩序也因此被打乱。

  找关系办事,按潜规则办事,对这样的社会生态,人们一方面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被牢牢“”住,无奈屈服。它就如同恶劣天气中的雾霾,让人身受其害却挥之难去,不知道除了走关系还能怎么办事儿。有时候,想“高傲”、不求人,正常走程序,按规矩政策办,结果却十之八九办不成,最后不得不按照人家的“规矩”办,该找人找人,该花钱别心疼。

  “腐败亚文化”的“”可有“解药”?

  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情、关系之所以成为“开启捷径”的钥匙,归根结底,还是相关制度和规范不够完善,导致那些握有权力和掌控某种资源的人可以游离于规范、制度之外,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并且不受追究和惩处。

  我们总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清除“腐败亚文化”,就是要靠科学严密的制度去疏导和规范,限制资源占有者随意分配资源、防止相关部门和人员瓜分、私有化公权力。

  不是说我们不讲人情,问题是很多人情都是建立在金钱、利益和损害他人权益、破坏公平秩序基础之上。长此以往,只会滋生更多的腐败,让更多的法律、原则成为摆设,让社会风气变得愈加浑浊。

  必须承认,剔除“腐败亚文化”,让原则、规矩在与人情的博弈中占上风、占主流,绝非朝夕之间便可完成的事。那些根深蒂固的人情、关系要靠制度去一点点疏解,比如中央层面一直强调的简政放权,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就是让那些掌控资源的单位、部门失去借权牟利、交易交换的“筹码”。同时,对仍然享有某种权力的部门和人员在用权方面的监管,必须加强。公众对这种“解毒”“治病”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可以更自觉、积极地抵制各种潜规则,可以监督相关部门的用权行为,敢于向身边的“腐败亚文化”说“”。

  用法治约束人情、规范权力,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经历过后,我们才有可能建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社会、法治国家。(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