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自己还能动 就会一直照看这些孩子”
她是一名退休职工,本来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二十多年前,她偶然遇到了一名失去双亲的流浪孩子并决定将孩子抚养长大,此后,她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她叫张信,今年已经71岁了,从1994年至今她收养了多名孤残儿童,她的爱心善举让这些过早经历人间悲苦的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逐渐找回了坚强和希望。
20多年心系孤残儿童
近日,记者来到张信位于北郊的家中,说起家里这些特殊的孩子,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回忆说,自己抚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聋哑儿,那是1994年,她当时还住在富平太平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走进了她家,得知这个男孩父母双亡生活无依,她就将孩子留在家里住下,为了让男孩今后多个手艺谋生,她专门买了一台织毛衣机让男孩学习。男孩在她家一住就是三年多,长大后回到了老家东北。几年后男孩长成了小伙,还回来看过张信。自从收留了这个聋哑的流浪孩子后,当地很多人就叫张信“爱心妈妈”。
“我自己也有三个孩子,算上收留的小孩,最多时,家里有十几个孩子。”张信说,因为照顾这些孩子花费了她很多精力,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却无暇顾及,担心家里因此反对她继续照管这些孩子,她就时常给家人做思想工作,说人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些孩子因为患病之后被抛弃,心身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需要得到持续不断的温暖才能化解他们内心的痛苦。这些孩子有的叫敬佳,有的叫敬敏,张信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也是希望他们同样能够珍视自己。
渐渐地,家人们也都能理解她了,也经常帮她搭把手,甚至后来张信的姐姐、妹妹、女儿还将孩子领回自家照看。如今,张信已经71岁了,最早抚养的孩子们叫她妈妈,现在家里的孩子们都得叫她奶奶了。从1994年至今,在她家生活过的孩子有的找到了亲生父母,有的被接到了福利院生活,也有的长大离开,具体有多少个连张信也记得不是很准确了。“只要孩子们今后能过得好,我不需要他们再跟我联系。”张信说。
为筹抚养费曾开过养鸡场
如今退休工资成全家经济来源
张信原本的家庭条件一般,家里一下要养活这么多的孩子,光吃饭都成问题。但是张信是个好强的人,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谁都有自个儿的难处,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为了节省开支,张信和妹妹在老家富平的院子里种白菜、萝卜、辣椒、大葱等蔬菜。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她们还专门养了一只羊,每天保证孩子们喝上鲜奶。
为了筹措孩子们上学和看病的费用,她还曾办过养鸡场,每隔两天驾车往返富平和西安一趟售卖鸡蛋。
由于家里的孩子渐渐长大了,考虑到男孩和女孩不能混居,张信就带着十多个女孩子来到西安生活,富平老家的农业生产慢慢地也就暂停了,十几口人的生活全靠张信和老伴的工资过活。2014年老伴去世后,张信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成了支撑一大家人生活的经济来源。好在平时有不少爱心人士会上门给张信一家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加上张信女儿的接济,孩子们的生活还过得下去。
没有户口
有的孩子看病上学成问题
张信抚养的孩子,有患唇腭裂的、有患脑瘫的、有患脊柱方面疾病的、也有患骨质疏松的……但这些孩子们都是张信的心头肉,“他们就是因为身体有缺陷或是疾病才被抛弃的,我得使出我全部的力量让他们恢复健康,帮助他们找到亲人,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享受爱和被爱。”张信说,她四处奔波为孩子们治病,“只要为了孩子,让我做什么都行。”
可是由于张信的“收养”并不符合收养程序,有些孩子甚至抱回来的时候连出生证明都没有,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孩子无法享受到一些看病的减免政策,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条件来说,经济上的压力确实不小。不仅如此,孩子们上学也是问题。”张信说,现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解决了四个孩子的上学问题,也有一些政府机构和志愿者会为孩子看病筹款,但是,对于他们这个大家庭来说,各方面的负担仍旧不小。
孩子找到亲生父母
再多不舍也不让回来看她
张信是个重感情的人,尽管孩子太多让她家的生活状况一度非常困难,可真有人来她家领养孩子了,张信又舍不得了。
“有时养了才几个月的孩子被抱走,心疼半天也就缓过来了,要是养了好多年被抱走,那真是割肉一般心疼。”让张信印象最深的是她抚养的一个小女孩被领走的情景,当年从家门口抱回来的那个婴儿患有唇腭裂,经过手术后,孩子恢复了健康,与亲生父母相认的时候已经四五岁了。张信说,孩子被领走后,她心疼了好多天。
可是想到孩子能够健康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过上正常的生活,张信也感到很欣慰,张信跟孩子妈妈约定,“以后跟孩子说,奶奶不要她了,让她再也不要来了。”
不只是这个小姑娘,对于其他的孩子,张信也要求不让他们回来看她。“虽然很想孩子们,但只要他们好,我什么都能忍。”张信说。
“以前收养政策不像现在这样完善,所以我能一下拥有这么多孩子,这也是缘分,只要我自己还能动,我就会一直照看这些孩子。如果我不行了,我相信我的女儿们也能用爱把这些孩子养活大。”张信说。
记者龚伟芳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