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逐年上升的臭氧污染专家学者为西安臭氧防治出谋划策

24.03.2017  20:43


  ■首席记者 马昭


随着天气的回暖,臭氧将成为首要污染物,逐渐取代PM2.5和PM10对西安大气形成污染。面对臭氧污染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安将如何应对?昨天,我市召开“西安市臭氧污染研判分析与控制对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西安臭氧下一步的防治出谋划策。


臭氧污染呈现“来得早、去得晚、天数多、污染重”趋势


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博介绍说,西安近几年臭氧污染形势呈现出“来得早、去得晚、天数多、污染重”的特点。近年来我市臭氧污染逐年提前近一个月。2014年第一天臭氧污染出现在6月25日,2015年提前到5月23日,2016年更是在4月30日就出现了首次臭氧污染。


往年我市臭氧污染在8月底就基本减弱,不再造成污染超标,但2016年臭氧污染延续到了9月底,9月份臭氧仍然造成5天污染,最后一天臭氧污染出现在9月23日。


2014年我市臭氧导致的空气污染仅有8天,2015年增加到21天,2016年臭氧造成37天污染,其中,6月份我市出现的13天污染均是因臭氧超标造成。


去年从4月30日首次出现臭氧污染超标到9月23日最后一天臭氧污染,共有45天污染天数,其中臭氧污染37天,占到82.2%。而往年臭氧只是造成轻度污染,去年开始出现了4天中度污染。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西安臭氧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不加以控制,今年形势将更加严峻。这也是我市召开这次研讨会的原因。希望专家们能给西安的臭氧污染把把脉,开开方,让西安提前应对即将到来的臭氧污染。”李博说。


臭氧形成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较大


与PM2.5和PM10不同,臭氧是二次污染物,其前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通过高温和强照射就形成臭氧污染。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澍分析说,臭氧的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由平流层臭氧流入,而人为源前体物由燃油、机动车尾气、石化行业等排放。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通过对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和碑林区四个区域环境监测子站的污染物采样分析发现,西安市高浓度臭氧污染多集中在6-8月,以7月最为突出。日最大浓度出现在15点左右。臭氧污染多发生在城市边缘地区,城中臭氧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监测发现,对臭氧前体物高贡献率的物质多集中于汽车蒸发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装饰挥发、农药使用等过程。我市挥发性有机物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较大。


李澍建议西安应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电动车等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加快车用油料质量的改善,并严格管控油品运输、灌装和销售等过程,加强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等场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治理和监督,减少油品挥发。同时,建议西安全面取缔零散、小规模的汽车喷涂店,推广浐灞生态区的汽车公园集中治理措施。


对于装饰材料,李澍建议推广水溶性建筑装饰材料,减少有机涂料的使用频率,避免污染高峰时期使用挥发性大的有机涂料。


建议机动车限号常态化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表示,西安市交通源排放中对臭氧形成潜势贡献最大的前三位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均来自汽油燃料挥发与燃烧,因此,需要加强汽油车排放的管控。曹军骥建议将机动车限号常态化,让机动车污染有序限号,每天限一个号,早8点到晚8点,禁止在三环范围内行驶。这样,将减少10%以上的污染排放,而且减少了道路拥堵,机动车怠速行驶的时间变短,尾气排放自然就减少了。


与此同时,西安须控制小排放源,在主城区,特别是二环以内,对所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气企业和单位强制要求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将试点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


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既可净化空气,也可降低臭氧浓度,5月份将在我市进行试点。西安也是全国首个试点城市。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宇介绍说,他们研制的净化装置,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降解臭氧。原理就是利用太阳能所产生的动力让空气流动,高效除去PM2.5等颗粒物,之后经光催化氧化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臭氧等光化学烟雾,最终干净空气从风机顶部排出。监测显示,这种装置可将气体浓度降低50%,臭氧等污染物降解85%以上。


曹军骥建议在西安主城区,特别是新城区、碑林区人口密集区,以及浐灞、曲江等区域尽快依托路灯和行道树,安装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降低城区臭氧浓度。


来源: 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