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稳步走”生活“有奔头” 江苏句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28.03.2021  18:37

  在苏南绵延的句曲北麓,有一块小盆地,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东村就坐落于此。这里的农民以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的劳务性收入为主。近日,这个偏居一隅的村庄却干了一件大事:给土地股份合作社21名股东社员“土地分红”。此次是合作社2020年第二次分红,共计发放资金81200元。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农户喜领土地分红,茅山镇东霞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助力农民致富梦想,让村民的生活更有了奔头。

  抓村庄整理契机,土地流转多方受益

  茅山镇东霞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2004年由9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后村级集体经济负债300多万元,是句容市有名的贫困村。

  穷则思变。东霞村的出路在哪里?东霞村党支部书记田礼双和村委会苦苦寻找机会。那个时期,全国各地针对“空心村”、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等现象,大力推进村庄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2008年,田礼双把村庄整理的想法汇报给茅山镇党委,得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2010年至2013年,80多户农民拆迁后统一安置到茅山镇富春新苑。

  农户喜领土地分红

  “村庄整理后通过土地流转,既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26万元/年,可谓多方受益。”田礼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东霞村陆续流转近1300亩土地给苏州绿世界、苏州五木园等社会资本规模种植,农户收取一亩田一年600元不等的租赁费,并且每五年递增10%,全村1/3农户约300户直接受益,拆迁农户还改善了居住条件。引进社会资本规模种植,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村集体还能收取到管理服务费,壮大了集体经济。

  作为茅山镇第一个通过拆迁流转土地的村庄,田礼双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闯出一条路子,带领村民走出困境。“2010年我第一批搬迁,家中9亩旱地流转,每年在家拿租金。”原陈甲自然村村民庞海龙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村民有外出打工和土地租金双重收益,一年的纯收入不低于8万元,收入比以往大幅提高。

  用责任田入股,让土地创造更大价值

  东霞村有水田4000亩,旱地1500亩,其中旱地大部分已经流转。有了旱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东霞村委会一直在寻找让全村脱贫致富的良方。

  东霞村位于太湖流域和秦淮水系的分水岭。上世纪60年代,村民们在茅山脚下,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墓东水库,用于收集山中小溪流淌的泉水,保障了东霞村水稻的灌溉。经权威部门检测,山泉水中富含硒、镁等矿物质,为东霞大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对照国家大力推进的农村‘一村一品’建设,我们就琢磨,东霞村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如何让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田礼双说,经过一番调研,东霞村决定把发展的眼光盯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上。2018年,田礼双把这个想法汇报给茅山镇党委,时任茅山镇党委书记徐飞当即表示“正合我意”。

  2019年,东霞村专门成立了句容市茅山镇东霞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村民自愿的原则,一亩为一股,基本股每股500元,年底根据效益二次分红。合作社成立后,村民积极响应,当即有21户入股101.5亩土地。

  “我们水稻种植不用化肥,利用醋糟和豆粕作为肥料,增强水稻肥力。采取机器多次旋耕和人工方式除草,从源头上确保稻米的质量与安全。”田礼双说,为保证大米品质,村里请来了省植保站、镇江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开展培训,“时代楷模”赵亚夫引领的农技团队更是深入田间地头,给予专业化的指导。

  为了提高大米价值,合作社还专门申请注册了“句曲东霞”商标品牌,引进了南粳3908、南粳5055、沪软1212等优良水稻品种。在保质保量以及品牌力量的推动下,合作社成立头年就展现了好势头。根据结算,合作社除500元保底分红外,每股二次分红300元。

  “用责任田入股,没有掏一分钱,就能领到这么多分红。”戚文秀是第一批入股社员,说起年底土地分红仍然很激动。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致富奔小康

  第一步土地流转,第二步土地入股,村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经济也持续稳步增长。2020年,东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94万元左右,“贫困帽”彻底摘除。

  摆脱了“贫困帽”,东霞村下一步该怎么走?“合作社运作了两年时间,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证明这条路走对了。”田礼双说,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分红和发展的机制,调动更多农户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收入的增加,致富梦想在东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参加合作社成了东霞村新的潮流。“种植有机水稻,发展生态农业,我们还在试验阶段。”田礼双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赵亚夫亲自到东霞村进行技术指导,给了全村人很大的自信心。

  “合作社争取在3-5年内把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田礼双说,他和村委会将以赵亚夫为榜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东霞村经济发展,带领全村走上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