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在西京学院举办 董小龙出席
02.11.2015 16:26
本文来源: 教育厅
文化·交融——第三届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启动仪式现场
西京学院创始人、董事长任万钧,陕西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吕元,西京学院院长任芳,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荣誉主席赫尔弗里德·哈根拜格,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秘书长郭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德交流中心主任杨季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西京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 董小龙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十二五”期间,西安交通大学、西京学院等18所高校与德国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交流关系,加快了与德国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步伐。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新起点和拥有对外交流合作深厚历史的古都西安,今天和德国专家又因艺术而结缘,将中德两国优秀的艺术家汇聚在一起,在倾听不同文明的声音、展示不同风格艺术风采的同时,也为了解陕西,特别是陕西教育,创新陕西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希望专家学者在相互交流切磋中求同存异,共同推进陕西与德国教育、文化、艺术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任芳表示,进入21世纪的十余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世界各国共处于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2013年9月第一届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举办之时,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历史的巧合,正是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的延续,为中德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一抹浓墨重彩。任芳希望通过本届论坛,为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探寻新理念,为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拓展新思路,为国际化视野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为陕西地域文化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杨季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推进中德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德国艺术家表示欢迎。他说,长期以来,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见证了西京学院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发展成为不仅仅具有前瞻性的中国著名民办院校,而且也逐步成为一所国际化的高校,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才俊。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西京学院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和社会各界一起见证西京学院的成长。 郭健说,前两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西部地区的设计艺术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对西京学院以及相关艺术类院校的设计艺术教学工作给予了新的思路和理念。郭健认为,伴随着本届论坛和未来派生出的项目和教学活动,必将促进中德两国的设计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增进中德两国的友谊。 “文化·交融——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是中德之间的高等院校与文化艺术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将以“当代设计与艺术教育的思路”为主题,以设计为媒介,进一步拓展西京学院设计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与国际间文化艺术领域相互借鉴交融的视野,深化西京学院与国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合作项目的渠道,积极促进合作事项的达成,共同搭建具有深远意义和美好前景的艺术交流平台。 除了理论性的学术报告外,作为本届论坛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京学院、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还将举办汇集中德名家画作和西京学院师生教学实践成果等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特点的优秀设计与绘画作品交流展览,并研讨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会谈。 本届论坛将持续到10月29日,会期4天。论坛期间,多位德国设计大师以及中国美术界,设计界、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将举行多场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中国和德国大学的设计教学体系、AMS教育方法方法和理念、学术成果以及设计民族化倾向等学术问题。 (信息核稿:刘晶)
本文来源: 教育厅
02.11.2015 16:26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