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实施新一轮招投标制度改革后,开始建立贯穿招投标各环节和履约全过程的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在总结2014年信用应用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该市以大数据为依托,扩大信用评价范围,并将信用信息运用到房屋建筑、市政、水利和交通工程招投标中。
多措并举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修订诚信评价细则。依据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企业信用评价办法,2015年,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在原有诚信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诚信评价工作运行以来的情况,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评价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2015年3月,该局与5个主管部门联合印发了《芜湖市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诚信评价及使用管理细则》和《芜湖市政府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诚信评价及使用管理细则》,同时启动了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诚信评价工作。10月,在征求了主管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意见的情况下,再次修订了部分评价内容。
——制定相关配套制度。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行为,该局先后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评分匹配规则、诚信评价信息公示生效时间规定、诚信评价信息修改流程规定等。该局还联合芜湖市纪委、组织部、人社局、监察局下发了《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开发诚信评价软件系统功能。2015年,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根据评价分类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信息系统,保障了评价分类工作的推进。同时,开发了诚信评价电子计分表等。
——组织开展诚信评价情况。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系统中注册的评价单位共919家,已生效评价信息56215条,被评价单位4462家,被评价项目2478个。
——加强诚信评价监督检查工作。2014年12月,按照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芜湖市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信息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6部门联合对全市范围内的诚信评价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2015年3月,芜湖市有关部门组织对繁昌县4个单位的评价信息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查处纠正。2015年12月,针对一些畸高或过低的诚信评分,芜湖市公管局联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检查,对不规范的评价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稳步有序扩大诚信评价结果应用
2014年9月2日,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招标采购项目“信用标”正式启动的公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发布“信用标”工程类项目公告23个(其中,造价为500万元~5000万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类项目17个、水利类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类项目1个、水利类项目1个)现已完成22个项目,1个项目流标。
2015年8月,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会同该市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信息办与各县区、开发区招标管理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组组建了评估小组对自“信用标”启用以来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从抽样评估的10个工程项目中可见,中标单位中信用分排名第一的有8个,排名第二的有两个,信用分值的高低对中标结果起了重要影响作用,信用分值高的企业中标几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低价中标的恶性循环。调查中发现,启用“信用标”以来,投标人充分认识到“信用标”的重要性,投标企业负责人都十分关注信用评价结果,许多人养成了每日上网了解诚信排名和项目评价情况的习惯,有的企业还依据评价标准制定内部管理考核体系,自觉守信逐渐成为一股行业新风。
在对“信用标”招标项目履约情况的调研过程中,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发现,招标人普遍认同将诚信分值纳入评标过程的做法,对启用“信用标”的项目中标企业总体评价很好。中标企业为了维护既有的信用成果和争取将来的市场,积极与招标人沟通,按时按质按要求进行供货,特别是施工类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积极投入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在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关键工序把关较严,现场管理人员在岗率明显改观,擅自离岗、脱岗现象大幅度减少,诚信理念全面扎根企业,真正实现了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的“两场联动”,实现了从过去只重招投标过程到重施工全过程的转变,重视中标后的现场履约,并十分关注履约实况被评的信用分值。对信用度高的企业,招标单位也普遍比较放心。
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还将加大诚信评价检查督察力度,强化县区诚信评价推进力度,修订完善评价细则,进一步扩大“信用标”使用范围,升级诚信评价操作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公开创造良好环境。(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