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若想实现经济平衡 需降低投资储蓄比例

11.12.2014  10:01

  外媒称,世界经济目前正因为失调而喘不过气来。有巨额盈余的国家希望进一步扩大优势,有问题的国家则希望能够偿还债务。欧洲积累了史无前例的经常项目盈余,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接近3%。日本的消费增长依然疲弱,只有持续增长的盈余才能吸收所有的产量。与此同时,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从近期的最高点下降了一半,美国人不愿意看到这个趋势发生逆转。看看各国是如何增加盈余或削减赤字的,这像极了一场贸易战。

  西班牙《阿贝赛报》12月8日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政府极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但似乎很少有经济学家意识到,全球需求乏力也许会限制北京的操作空间。今年以来中国积累了巨额经常项目盈余,但如果没有能力维持或增加,那么不仅不会为改革提供更大空间,反而可能会因为全球经济大气候的影响而适得其反。

  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是一个经济体中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距。任何外来压力都会影响到这两者的关系。要想使中国重新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投资和储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过高比例都必须快速减少。投资应该放缓,因为银行将相当一部分贷款投入了浪费性投资,这些投资不可能承认亏损,从而使银行的账目上出现巨大的和越来越大的窟窿。因此,本世纪中国的债务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支付能力的提高。

  文章称,和所有采取类似增长模式的国家一样,中国现在必须面对的最大脆弱性就是债务,在不断降息可能会减轻过度负债的公共部门负担的同时,也使长期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如果想避免债务超过承受能力,就必须进一步遏制贷款增加,因为低利率可能会推动更多的浪费性投资。而一旦中国的银行无法使到目前为止高速增长的贷款和储蓄额继续增加,增长率就会急剧下跌,失业率会暴涨。

  但这一切没有必须发生的理由。如果中国减少储蓄,并以足够快的速度增加国内消费,那么内需就能吸收国内的产量。但从政治层面来说,要想增加消费是非常困难的。

  储蓄率只能通过两种方式降低。要么失业率上升,要么实行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收入的政策来刺激消费。显然没有人喜欢第一种途径,但第二种途径只有在北京尽快实行改革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中很多措施在去年的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和放开利率等。

  文章称,这些改革措施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批评。很少有经济学家承认,这些艰难的改革必将受到中国对外失衡的压力的限制。换言之,如果乏力的全球需求推动了中国经常项目的下滑,那么储蓄的缩水速度将超过投资。

  这就为北京带来了一个难题。如果北京试图快速降低投资,在失业率加剧的情况下,储蓄就只会减少。将财富向家庭转移是防止失业率增长的唯一方式。

  文章称,中国的选择非常有限,疲弱的全球大气候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应该也会改革金融部门以提高产出性投资,但必须能以最快速度完成。中国将必须在三个不可避免的选项中作出选择:债务快速增长、大胆的财富再分配计划、高失业率。

  北京在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对下将财富向家庭转移的速度将决定中国债务、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最终比例关系。目前习近平主席的成绩已经超出了预期,但等待他的挑战也更加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