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承载着果农致富的淳朴梦——专访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
5月26日,省委书记赵正永发表了题为《小苹果大产业》的署名文章,从铜川市耀州区果农杨振仁记录了22年的一本苹果收入账本入手,深刻阐述剖析了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经验、困难和举措等重大问题,在三秦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苹果产业主管部门的省农业厅对此有何看法?如何实现苹果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嬗变?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
记者:赵正永书记《小苹果大产业》的文章发表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作为主管苹果产业的农业厅有何反应?您对文章是如何理解的?
白宜勤:赵正永书记的文章发表后,省农业厅立即组织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了原文,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并将于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苹果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优势研判、“瓶颈”分析、经验总结和贯彻举措五项专题研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章的精神上来。
赵正永书记以一本账为引子,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两方面深入思考,饱含了他关注果业、关爱果农、关心果乡的浓浓情怀,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坚定决心和运筹帷幄。赵正永书记对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四大优势的深入分析,提振了我们进一步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对四大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提炼,为我们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鼓了劲,增添了底气;对苹果产业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和经营体制三大问题的精准把脉,为我们下一步攻坚克难、提升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对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五大举措的阐释,为陕西苹果产业二次创业指明了发展路径。
记者:陕西苹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目前我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叫得最响的农产品品牌。但赵正永书记也提到了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白宜勤:我省苹果产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提升产业发展需要“过大关、迈大坎”的新阶段。赵正永书记站在全局高度提出的苹果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果树更新换代必须重视。目前全省有400多万亩乔化老果园需要更新改造,未来20年全部果园都需要更新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早建立健全种苗繁育体系,培育优质苗木,为更新换代做准备。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今年初我们就提出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在陕北、渭北建设老园改造和矮化苹果示范区,为转型升级提供样板。三是经营体系要加快建立。去冬今春,果农前期价高惜售导致近期价低卖难,都与经营体制落后有关。我们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强化预警机制,搭建销售平台,完善现代经营体系,逐步破解这些问题。
记者:对于我省苹果产业二次创业,省农业厅是如何谋划的?
白宜勤:赵正永书记强调,要攒足劲头实现苹果二次创业,巩固和发展其绝对优势。我们要开阔思维,主动作为。首先,要站在富民强省的高度去谋划,坚持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规模和质量并重,把苹果产业发展与重点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突出统筹发展,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其次,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目标,加快优质果区和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加大对施用有机肥的补贴力度,稳步扩大适宜区矮化果园面积;第三,运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分散型向规模专业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打造陕西苹果产业的升级版。
记者:苹果产业发展当前需要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白宜勤:一是调整优化结构。在区域上,陕北山地、渭北北部重点发展乔化栽培,加快老园更新改造,发展中晚熟品种;渭北南部大力推广矮化栽培,发展现代化果园。在品种上,渭北南部、关中台塬发展早中熟苹果,适度发展加工果。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推广乔化“四大技术”,探索“矮化砧木、宽行密植、篱架栽培、纺锤树型”栽培技术,建立技术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发展水平。加大品种引进、试验与选育,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三是构建新型体系。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展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果品精深加工产品。推进果游融合发展。发展冷链设施,增强贮藏能力,延长销售周期。五是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地域品牌,做强企业品牌,发展品牌联盟,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陕西苹果品牌市场占有率,强化陕西苹果的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