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颗小苹果,种下大希望——品味延安脱贫中的果香
新华社西安5月9日电题:一颗小苹果,种下大希望——品味延安脱贫中的果香
新华社记者刘彤、李华
连片的果树立在蜿蜒的山坡两旁,芬芳的花香弥漫在充满绿意的果园之间……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宜川县壶口镇龙塬新村时,丰收的希望写在了一家家农户的脸上。
“原先可不是这样。”一边招呼着记者坐定,一边端上一盘去年收获的红苹果,今年56岁的冯天兴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宜川位于黄土高原,广种薄收是留给全村人最深的记忆:种啥啥不行、养啥啥不成,让这里的农民受尽了生活的艰辛。“我们全家原先窝在两条沟道间的土窑洞里,遇上下雨,天天是胆战心惊,夜里睡觉根本不敢闭眼。家里原先种下的7亩小麦、玉米,因为灌溉条件不好,产下的粮食还不够自家吃。”
“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始,我家看到了日子改善的希望。”冯天兴的爱人杨艳芬接过了话茬,“因为我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只能靠药物维持,每年的药费在5000元以上。家里收成不好,老冯每年要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在宜川、韩城的工地上靠打钻头补贴家用。2015年,我们家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艳芬说,现在家里种植了7亩红富士苹果,去年客商上门收购价在每斤2元,仅苹果一项,家里去年的收入就接近4万元。“现在1亩果园的产量能稳定在3000斤。这样的稳产高产状态,维持15年不成问题。”
“这多亏了帮扶干部、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宜川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崔炳新的帮忙。在他的协调下,县果业局技术人员会不定时地上门进行技术培训,在修剪枝条、施肥、抗旱、搭建防雹网等关键节点,他们主动上门,解决技术难题。去年,我家果园出产的苹果中,80%以上都是直径在80毫米以上的优质苹果。”冯天兴说。
2017年12月,冯天兴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国家补贴7.5万元后,他们全家只花费了7500元就住进了新房。“真心要感谢共产党!没有脱贫攻坚,没有干部帮扶,我根本想不到能住进这样宽敞明亮的新房。”冯天兴说。
为了帮助龙塬新村,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宜川供电公司多方想办法,帮村里建起了100吨果库,为果园铺设滴灌设施,改造电网,现在全村苹果树都施上了有机肥、农家肥和生物菌肥。
冯天兴说,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山东、福建、内蒙古、上海、四川等多地的客商在苹果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就上门洽谈收购,销路不成问题。“苹果就是我家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
陕西扶贫办副主任彭安季说,延安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7项气象指标全部符合世界优质苹果生长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延安依托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富民之路,形成的‘小苹果、大产业、大带动’产业脱贫模式在全国推广。2018年,延安苹果总面积达380万亩,产量289万吨。如今的延安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完)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