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萧后凤冠发现4根发钗及一些棱齿边带状物/图
萧后冠饰出土时的状况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供图)
透过X光片,隐藏在泥土下面的四根凤钗清晰可见。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供图)
原标题:隋炀帝萧后凤冠发现4根发钗 修复过程预计将更慢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了解到,由“三秦学者”杨军昌带领的研究团队,日前已完成了对隋炀帝萧后冠饰的X光探测工作。通过X光片,萧后冠饰的轮廓,四根发钗以及一些棱齿边的带状物,清晰地显现了出来。
X光下的冠饰:轮廓显现 发现四根发钗
2013年3月,扬州一处工地惊现隋炀帝墓,包括这件冠饰在内,考古工作者共发现400余件(套)各类文物。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冠饰在发现时早已破败不堪——纺织品已完全腐烂,仅残留部分痕迹;金属部件夹杂在泥土里,铜质花柄已经严重腐蚀,残断或移位;鎏金铜花托,大多破碎或变形;玻璃质花蕊严重风化、表面粉化……
按照扬州当地媒体的说法,萧后冠饰之所以要千里迢迢运抵西安进行修复,是鉴于陕西曾经修复了中国第一件得以复原的唐代冠饰——李倕冠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这件冠饰于七月被运抵西安后,杨军昌及其研究团队一边着手各种前期准备工作,一边小心细致的对萧后冠饰的结构、材质进行分析与研究。
透过X光片,萧后冠饰轮廓已清晰的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专家们还在冠饰上发现了四根发钗,以及一些棱齿边的带状物(或与佩戴有关),这些新发现为日后的三维模拟复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萧后冠饰之所以要千里迢迢运抵西安进行修复,是鉴于陕西曾经修复了中国第一件得以复原的唐代冠饰——李倕冠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修复将更慢:两年仅仅建立模型而已
如今冠饰还保存在厚厚的石膏之中,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一边进行着各种检测分析工作,一边尽可能的将石膏减薄,从而保证拍片尽可能清晰。杨军昌和他的研究团队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包括X光探伤、工业CT检测在内个各项无损测试。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萧后冠饰结构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实验室考古,使萧后冠饰得以尽可能的完整复原。
同样两年时间,当年中德文物保护专家已经完成了唐代李倕冠饰的修复与研究工作。但当复原的冠饰向社会公布之后,引发了许多的质疑,很多人觉得这顶冠饰,颠覆了传统印象。
杨军昌觉得李倕冠饰的修复复原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要说没有一点问题也是不可能的。比如冠饰上一些饰件位置,可能就不是原始的位置。这是由于李倕冠饰在出土时,由于墓葬填土的挤压,已经变形,有些饰件也发生了移位有关。
在总结李倕冠饰的经验教训后,面对级别更高,保存相对完整,修复难度更大的萧后冠饰,杨军昌透露这次的修复清理工作要更慢一些。两年时间仅仅建立一个模型,并在综合专家意见、考古依据和样品分析检测结果后,再确定出萧后冠饰的“原始结构”。之后才会将冠饰从石膏中取出,开始正式的修复与复原工作。杨军昌觉得,要让科学数据和分析结果“说话”,这样修复才能少留遗憾。(记者 敬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