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五一”人气火 全域旅游揽金多
蓝田“五一”人气火 全域旅游揽金多
西安网讯 “蓝田景区免费看,摆渡车辆随意坐,蓝田景美人朴实,来蓝旅游真当值!”这是5月1日傍晚群众自乐班主持人的一段串词。今年五一期间,蓝田县全域旅游全面开启,景点免费旅游、待客文明规范、服务热情周到,再加上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这一系列创新之举使来蓝游客在感受山水人文之美的同时,深切地体验到淳朴热情、文明好客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假日经济 火了蓝田
今年是蓝田县委、县政府大力建设“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的起步之年,也是蓝田县实施全域旅游的开局之年。蓝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根据现有旅游资源,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叫响“星期天到蓝田”口号,从“五一”小长假起对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蓝田猿人遗址、辋川溶洞、水陆庵、汤峪湖森林公园等五家知名景点实行免费开放,通过省市各大媒体、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的推广,首日接待量达到27.1万人次,实现出全域旅游开门红的良好态势。
5月1日,游客人数直线攀升,境内的312国道、环山路、107省道车流如潮;县城灞河两岸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景区内停车场更是密密匝匝,游客数量呈现井喷之势。上午10时左右,水陆庵文管所负责人一边引导游客换票秩序,一边告诉我们,“往年放假头一天也就是卖出1000多张门票,昨天已经发放出4000张门票,今日预计能发放出7000多张门票!”
与水陆庵同样,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辋川溶洞、蓝田猿人遗址、汤峪湖森林公园等景点也呈现出游客爆满的盛况。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000多个停车位无一空闲,辋川溶洞人山人海,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摩肩接踵。
民俗表演 让景点更具魅力
全面展示蓝田人文魅力,留住游客的心。蓝田县在免费开放的各大景点精心组织安排了非遗展演、秦腔、舞狮、锣鼓等众多特色民俗文化表演;簸箕掌、白鹿原民俗村、蓝田新城广场等地群众也自发组织开展秦腔表演、广场舞展示、锣鼓秧歌表演等活动,还有部分游客参与其中;蓝田猿人遗址、蔡文姬纪念馆、王维辋川别业等人文景区,通过生动传神地讲述史前文化和精彩传奇、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使历史知识推广融入景区的参观游览,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美景与文化相融合的新型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赢得百姓称赞叫好。尤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会音乐在其诞生地壁塑佛国水陆庵的上演,用隋唐的一丝音韵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壁塑,大量粉丝瞬间拿起手机,争先恐后拍照,发微信。“今天出行还能免费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幸运了,拍了好多照片!”游客显得有些激动。
贴心服务 游客点赞不断
全域旅游,游客无处不在,为了确保来蓝游客的游玩得安全、舒适,蓝田县早在年初就精心策划组织,扎实抓好景区周边的环境治理和乡村美化工作,新建停车场5个、增设停车位3000个、新修拓宽改造道路5条,提升了县域游客接待承载力。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待客规范服务”活动,对餐饮、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及玉器销售人员和导游讲解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面向社会招募责任感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500人,调度摆渡车40余辆。主动联系上级媒体宣传推介,编印旅游宣传册,整合县内媒体平台形成强大宣传合力。“五一”假日期间,蓝田县3500名机关干部和500名旅游志愿者全员参与,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80处,分布在蓝田县的重要交通路段、各大景点醒目位置,提供交通指引、旅游咨询、紧急救助等服务工作。每走一处,我们都能看到工作人员认真讲解、积极服务的画面。他们在做好引导讲解的同时主动搀扶老人,为过往人员提供饮用热水、毛巾等,甚至还亲自开车把腿脚不便的老人送往景区。5月1日当天,志愿者们还通过微信接力,帮助一名走失的儿童找到了家人。
“蓝田的景色很不错,地形很有特点,工作人员也很热情,我们会约朋友再来这里!”洩湖镇簸箕掌村一位骑行的驴友高兴地说。
游客满意是旅游服务的宗旨,蓝田县“五一”小长假期间高效、有序的服务保障工作赢得游客的认同,网络、朋友圈点赞者无数。
收入可观 乡村让蓝田更美好
蓝田县物华天宝,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古迹众多,境内包含自然景观6处,人文景观11处,再加上簸箕掌、董家岭、鲍旗寨、青坪村、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锐乡村旅游景点,让蓝田移步换景,景美如画。
“五一”小长假全域旅游的推出更让蓝田大地空前活跃,充满生机,民俗文化的精彩表演让景点大为增色,一些往日游客不多的景点也呈现出空前的火爆,景区周边的农人们也纷纷拿出自家的土特产前来销售。据统计,蓝田县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129.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较往年同期分别增长245%和220%。 。
蓝田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全域旅游的举措使蓝田不仅实现了人气旺和经济效益好的现实目标,同时还让我们感知到蓝田旅游知名度、文明待客意识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统筹城乡发展,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群众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星期天到蓝田”品牌已经打响,“乡村让蓝田更美好”理念深入人心。(通讯员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