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手段 提升运行效率 光大银行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 实现全行二级资源池化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用户业务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光大银行创新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全国分行范围内建立二级资源池超融合环境,为分行提供集中管理的规范化IT基础环境,实现总行对分行资源的统一运维管理和敏捷调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银行业务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受理来自分支行系统和应用的服务请求数量增长了30%,以传统IT架构应对业务增长,使得银行系统运行维护压力急剧增大。光大银行充分利用超融合架构快速部署、计算网络存储融合、统一运维管理的特性建设分行二级资源池。首先,通过超融合的统一硬件架构给分行提供标准化环境,之后依据迁移规范进一步对分行业务进行梳理整合,最后形成全行规范统一的自动化业务管理流程,实现快速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提高运营能力和完善风险控制的目标。
同时,分行二级资源池利用虚拟化方式构建,既保留了各分行逻辑上的独立性,又保持了整个资源池的共享,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快速部署和服务器迁移。利用出厂预配置特性,总行可以提前做好配置规划。超融合基础环境到分行现场只需简单上架及网络连线后,即可由总行开始进行统一管理和资源发放。此外,能够提供专用系统迁移工具,使分行进行简单的图形化操作即可快速完成系统迁移。在第一批基础应用系统迁移阶段,光大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319台服务器的成功迁移。
二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分行“瘦身”。据了解,光大银行在每家分行部署6台高性能X86服务器组成本地资源池,以提供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服务,并且现有资源已能够满足未来3年的科技发展需求。分行通过总行提供的统一云管理平台自助在分行生产云上申请资源,系统依据应用特性、流量模型、资源模型和监管约束等因素,将与分行本地流量较大、资源负载较大、监管要求本地部署的应用系统统一部署在二级资源池。目前,该行的分行生产云为38家分行提供服务,二级资源池承担526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基于光大银行标准的虚拟化比例,可以将近百台服务器集中到6台标准X86服务器组成的超融合基础架构中,大幅减少设备的使用量,以及对机房和电力的需求,使分行本地的基础设施规模大幅度“瘦身”。目前,该行分行本地的服务器数量下降90%,服务器机柜数量下降87%,维护人员数量下降48%,有效释放分行的科技生产力,促进更多的资源参与业务营销,实现“客户经理+科技经理”的营销模式。
三是提升业务交付效率和技术标准规范。在传统模式下,一个全分行部署的统一应用平台需要经过硬件采购、试点分行部署、试运行、分批推广部署等步骤,消耗大量资金、人员及时间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行在测试中心使用与分行相同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建立了投产测试验证平台,应用系统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部署安装和投产验证等工作,部署成功后使用克隆技术复制出模板分配给各分行进行独立测试,测试成功后将模板分发并导入到分行二级资源池环境中即可完成交付,资源从申请到交付时间由原有的22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与此同时,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配给,提高了业务平台的稳定性,保证了所交付资源的健壮性,也促使资源从端到端的交付成为可能。
四是完善分行容灾能力。超融合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整合计算资源,通过分布式存储整合存储资源,构建无单点故障的计算存储平台,利用分布式存储的快照功能改变传统备份方式,加强了数据保护的力度。分行依靠网络级灾备建设满足同城灾备要求,实现灾备从“传统灾备”向“网络通道化灾备”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全行灾备的执行效率和有效性。
光大银行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实现全行二级资源池化,有效减轻了分行快速增长的运维压力,提升了银行运行效率,保障了业务稳定顺利发展,在各金融机构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编辑: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