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丝路:起点西安 务实合作 传承文明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在西安启动
舞台剧《张骞出使西域》深情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
大慈恩寺大雄宝殿和大雁塔(张伟 摄)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如是描绘着盛唐时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就成为中西交通的纽带。当时的路线东端起自古都长安,向西沟通中亚、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外贸易和交往的主通道,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
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丝路》一书中沿用了这一名称。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汉唐长安的发展历程与丝路沉浮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汉唐长安的文化特质和时代精神正是在这种交流融合中形成,并完成升华。这一时期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时说:“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古丝绸之路上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并提出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陕西西安,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放异彩。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线便由此开始。
承担建设使命 务实合作提升经济实力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曾表示,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现代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行区。
陕西省长娄勤俭则说:“今天的陕西和西安,虽然在时空与影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新中国数十年的建设,已使这里在诸多方面形成了超越以往、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和历史使命,推动西安踏上一个外向性、国际化的发展平台。
从区域发展格局看,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是全国重要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枢纽。这种布局使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站,也是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的客流、物流的集散地。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定了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西安能够在道路联通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丝路交通走廊”打造一个畅通、有序、富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与交通相应,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世界大遗址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打开了西安面向世界的窗口,拓展了西安国际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提升了西安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西安快速走向国际舞台。
西安越来越快地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西安,将脚步迈向西安。目前,进入西安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企业)超过1000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在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西安企业赴中亚投资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与丝路沿线国家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
西安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和兴业旺地,为西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展开了广阔的前景。作为中国西部商贸、金融、物流中心,西安与中亚各国及丝路沿线各国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传承丝路文明 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曾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使命独特,在这里,丝路文明印记深厚,丝路情结刻骨铭心,这种记忆不仅存在于遗址文物、流传于文学艺术,更重要的是深深蕴藏在每一个西安人的心里,融入在西安人的寻常生活中。
历史悠久的西安回民街,既是当地人的美食天堂,也是外来游客必去的之处。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这里就曾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回民的先民——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仁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的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2.0米,绵延2000多里。这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它们,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中亚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互融互通。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申遗的联合申报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包括了陕西省7处文化遗产,其中有5处位于西安。他们正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科技交流,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其所在的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它是盛唐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的见证,对丝绸之路的鼎盛有重要推动。
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它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
小雁塔始建于8世纪初并完好保存至今,其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
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彬县大佛寺石窟建于7—10世纪,位于西出长安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第一站,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石窟群,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唐代佛教文化及石窟艺术的重要实物代表,体现了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交流,是研究中国佛教及石窟艺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这里被认为是整条丝路精神的重要展现地之一。
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周魁英说,申遗之路的圆满成功,充分证明陕西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提高了陕西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必将对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起到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
如今,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着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传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加强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西安责无旁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安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活跃,尤其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较为紧密。俄罗斯的舞蹈、绘画经常在西安举行演出、展览,中亚地区的很多民族表演经常出现在西安的演艺舞台,每年都有3000名中亚国家学生来西安学习汉语。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亚很多城市的人民对西安的了解,开阔了西安人民的文化视野,增进了西安与这些城市人民之间的友谊,进而促成了一大批西安对外文化合作项目,提升了西安知名文化企业的外向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做大文化品牌就更具活力和潜力,在深化民心相通上就担有一份使命。
目前,西安正在加快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大城市签署旅游合作联盟协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旅游走廊,而联合申遗成功后,西安和丝路沿线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入广泛,对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城市民心相通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结语
2013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召开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倡议发布了《西安宣言》;制定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实施方案》,15项重点任务正在扎实推进。同时与马雷市、撒马尔罕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实现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绘制完成“丝绸之路沿线地形地貌暨交通图”,重排了歌剧《张骞》到沿线城市巡演。今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西安新增了5处世界文化遗产。
曾经的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都市,吸引了无数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人、学者、旅行家慕名而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谓商贾云集,川流不息。伴随着经济贸易往来,东西方思想文化亦交融汇集于古长安,谱写了无数的璀璨诗篇。
正如《西安宣言》所倡议的,建立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搭建智能便捷的信息平台、创造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保护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携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培养世代友好新一代。现在的西安正在遵循“五通”原则路径,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发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作用,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重振丝路雄风,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努力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市长董军表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造福百姓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西安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历史机遇。相信西安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笔迹。(宋丽云 支拴奇 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