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仙人掌” 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宣传采访项目简介之四

06.05.2017  00:11

        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妮在《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报道了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库中一种叫做“仙人掌滇虫”(因其外形酷似具刺的仙人掌而得名)的“进步”叶足动物。“仙人掌滇虫”已经发育出分节的附肢,但却仍保留着柔软的蠕形躯干,确凿的化石实证表明节肢动物附肢的分节早于干的分节"这一发现首次初步破解了节肢动物门起源与早期演化这一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科学难题。
      “行走的仙人掌”是“仙人掌滇虫”的昵称,因为其外形酷似具刺的仙人掌。众所周知,节肢动物门是现生动物中数目最多、分异度最大的一个门类(占现生全部动物物种的80%以上),因而其起源研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重大论题。节肢动物到底起源于哪一类更为低等的生物?古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根据寒武纪时广泛出现的躯干和附肢皆不分节的叶足动物化石曾推测,这些构造简单的蠕形动物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的原始祖先。然而,一直没有发现这两大类群之间关键的早期演化过渡类型的化石证据。节肢动物之所以称为节肢动物,是因为它们同时具有分节的附肢和的躯干。于是,节肢动物到底是先创新分节的附肢还是先进行躯干分节,便构成了节肢动物起源谜团的争论焦点。
      刘建妮教授首次揭示了“原口动物亚界”中最令学术界困惑的起源谜团,即节肢动物门的起源与早期演化难题。Nature News以专题新闻的形式 “行走的仙人掌”是节肢动物遗失的远祖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仙人掌滇虫”研究还入选了2012年度国际十大生物新属种,这是唯一入选的化石新属种,也是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入选的生物新属种。同时,这一发现受到国际同仁的高度赞扬,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的Conway Morris教授评价此化石“提供了节肢动物软躯体到硬骨板演化过程中的关键证据”。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学美国人、英国著名的科普杂志《新科学家》、德国通讯社等国外多家学术媒体纷纷对该成果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