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建民生之都初探:看病不难

15.03.2016  09:30


  秦汉新城西部芳香园。资料图片


  秦汉新城横桥上桥盘道。资料图片

  “搬进小区前在村子里住,以养牛为主,一年大概收入两三千块钱。现在条件好了,啥都好了,有暖气,住着舒服。”走进渭柳佳苑回迁居民高孝义家,他正在乐呵呵地帮着媳妇择菜,不善言谈的他对新家一个劲儿地说好。像高孝义一样在这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安居房里欢度猴年春节的居民已达200多户。

  这里,就是秦汉故土上冉冉升起的新城——秦汉新城,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核心组团,秦汉新城一成立就承担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探索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主线,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秦汉新城提出了打造“民生之都”的战略目标,并致力于全方位、多渠道探索惠民、助民、化民、乐民的途径。五年来,秦汉新城坚持以人为本,情系群众,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作为做决策、干工作的“第一信号”,让农民带着土地和劳动力两个资本进城,共享新城开发建设的成果,赢得辖区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获得了广泛、可靠、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随着中国的日益昌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物阜民丰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国家的富强从来都与民众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依托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迅速发展,秦汉新城也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民生之都”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的推进中,历经五年探索与发展,一艘满载着民安、民丰、民康、民强的民生之都巨轮,在秦汉新城实干精神的掌舵下盛大启航。

   民安:保障房、渭河综合治理工程让群众生活得舒心安心

  让人民过上好生活,住房是第一要义。秦汉新城紧紧抓住群众对住房的要求,成立以来先后启动了渭柳佳苑、周礼佳苑、望贤小区、兰池佳苑、秦韵佳苑、秦兴佳苑等8个回迁安置小区。

  上个周末傍晚,走进被阳光洒满的渭柳佳苑中心花园,一位年轻的爸爸和他七八岁的女儿在打乒乓球;一旁则是三四位中年人下着象棋;不远处调皮的孩子们奔跑着打闹着;拎着菜过来的大妈也不着急回家,开始聊着晚上的广场舞怎么跳……如此和谐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渭柳佳苑小区出现。“这搁以前可不是这样,年轻人在外地打工的多,老年人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不但年轻人多了,社区活动也丰富多彩,这里的住户跟着城里人一样跳起广场舞,打起球了。”渭柳佳苑一回迁工作人员说。

  “一定要让村民尽快住上我们的好房子。”秦汉新城城建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是秦汉新城保障性住房大干快上的一年,全年新开工3775套,建成2287套。截至去年底,总共开工建设了保障性住房19694套,基本建成8831套,主体封顶6908套,主体及基础施工3955套。回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累计完成回迁200多余户,交房500多套。目前回迁工作还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秦汉新城位于渭河之滨,让渭河成为人民的安澜之河也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新城于2010年启动了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西起上林大桥,东至西咸交界处,全长18.65公里,总投资15亿元。工程按照百年一遇的洪水设防,加高培厚防洪大堤,加强堤防建设与河道疏浚。在完成防洪工程时,同步打造渭河生态景观带,绿化面积达2040亩。在进行绿化的同时,利用较宽滩面修建了运动休闲公园和湿地公园。营造秦汉新城草绿林茂、空气清新的优美人居环境,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秦汉新城的新居民,不但住上了进门有暖气出门是小区的现代化生态居室,渭河生态景观带也成为了他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民丰:保障金、就业机遇让群众钱包鼓起来

  新城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惠及当地群众,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增收。回迁安置群众在住上舒适的房子后还有“五金”收入:一是租金。在村庄拆迁时,为拆迁群众每人提供60平方米全产权住房,大部分群众一家可拥有2套以上住房,多余闲置的房屋,可以出租收取 “租金”。二是股金。拆迁时为每人预留10平方米商业用房,依靠市场运作规模经营,让群众在股份公司分红领“股金”。三是现金。在征租土地时,按照拆迁政策每人得到10万左右的补偿现金。四是养老保障金。在咸阳市率先向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放每月260元养老“保障金”。五是薪金。在就业安置时,让群众能够就近择业挣“薪金”,入区企业要拿出20%用工作为入区条件,专门安排当地群众就业。

  夜幕降临的刘家沟依旧灯火通明,村委会二楼,正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农家乐烹饪培训实践课,村民们一边做笔记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这是由秦汉新城管委会组织的再就业培训系列课堂,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晚上没事就过来学一学,给自己长长见识,我也想办农家乐,现在这里发展得挺快,渐渐地成了规模,我也要跟着这趟快车致富了!”刘家村村民汪康娃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租金”“股金”“现金”“养老金”满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就业“薪金”则是“授人以渔”为群众的发展谋出路。秦汉新城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创业就业培训中心,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入区企业招聘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农民带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资本进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指导,重点引进张裕瑞纳城堡酒庄、北京花木、西部芳香园、大型苗木花卉等特色项目,改造刘家沟村、建设周礼小镇等,在提升新城形象品质的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种植专业户近1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新城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平均工资约2000元/月以上,更有不少村民走上了开种植园、农家乐的“创业”致富道路。

   民康:完善的医疗体系让群众看病不再难

  看病难一直都是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健康方面,先后引入了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库西北基地再生医学项目、新加坡普洛斯大健康(物流)产业园等高端优质医疗资源,迅速改善了新城的医疗健康条件。在新城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实情下,这些动辄上千亩的项目,秦汉新城也反复衡量过“经济账”与“民生账”,“眼前账”和“长远账”。最终考虑到这些项目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决心克服困难,坚持把项目引进来。同时,还在每个安置小区建设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城,医院不拥堵、患者无牢骚,从根本上解决辖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民强:优质教育资源强民智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民生之基,让群众觉得日子有奔头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成才。秦汉新城汲取传统读书育人理念,想群众所盼,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大放异彩。

  新城成立后,主动对接邀请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终以诚意打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投资5.2亿建设清华附中秦汉学校,由北京清华附中承办,直接负责该校管理并配备优秀师资来校任教。2014年9月1日,清华附中秦汉学校正式落成并招收第一批高中学生,201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初中学生。清华附中秦汉学校秉承和发扬清华附中近百年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经过两年历练,迅速建设成一所优质全日制寄宿中学、一所西咸新区最优质的特色品牌学校、一所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国内一流的示范性名校。“学生呈现出来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走到校园里会感受到学校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学生们的状态特别好。”清华附中秦汉学校语文老师黄海浪说。

  同时,新城还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和优势,重点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有志于在教育事业拓展的大企业。2011年引入的星河湾集团项目,在做好高端房地产开发的同时,积极与英国五大公学对接合作办学事宜,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教育平台。在2015年下半年,陕西名校西安高新一中、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小学)正式落户秦汉新城。秦汉新城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已遍地开花,辖区群众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有能上一流学校,切实将群众心里最大的盼头落到了实处。

  民生是人类关注的永恒的主题。定位为“民生之都”,秦汉新城传承千年文化,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以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工作收入、更可靠的医疗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