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考古发现2千多年前酿造酒 透明纯净富含氨基酸
19.03.2018 11:03
本文来源: 西安网
来源: img3.myhsw.cn
拂去泥土后剑身依然寒气逼人,铜壶内保留的酒仍存丰富氨基酸。近日西咸新区岩村墓地秦人平民墓葬的考古新发现,让考古人员都感到吃惊。
铜剑长60厘米
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
岩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该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
这里发掘的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形制分为直线式洞室墓、竖穴土圹墓和瓮棺墓三类。其中,以直线式洞室墓数量最多,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的平民墓葬。尽管墓葬多被盗,但仍出土了陶、铜、铁等不同材质的遗物260余件。
在秦人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铜剑一柄。剑通长60厘米,剑首圆形,茎部圆箍状,剑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体,近锋端有明显的束腰。这种造型最早出现于吴越地区,属于传统的“周式”长剑,一体连铸,茎部缠绕丝绳可以舒适地持握,束腰及八面体的剑身有很强的杀伤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秦俑坑出土的剑,剑柄多是扁的,这把剑的剑柄是圆的,和越王勾践剑相似,长度也相当,所以具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春秋剑的遗风。”许卫红说。
本次发掘出土的这柄铜剑,刃部可见使用后留下的豁口,推测是一柄经历腥风血雨的实用武器。许卫红表示,根据青铜长剑的造型特点判断,其铸造年代要早于战国晚期。从首到锋通体无断裂痕迹,拂去黄土,剑身依然寒光逼人、千年不锈,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编辑:罗倩
[1] [2] [3] 下一页 尾页本文来源: 西安网
19.03.2018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