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会客厅 迎宾新“国门”
水城相映,河城一体的城墙新景观
9月6日,修整一新的南门全面开放
本报记者 贺小巍 见习记者 张权伟
或许在中国,除了北京,鲜有城市能如西安一般,作为外国元首的首访城市,接待如此众多且高级别的国际友人。究其原因,或许与西安这座城市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秦汉与隋唐最为耀眼,而这两段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又都在这座古名长安今名西安的城市。全面亮相的“大南门”,以其庄严恢弘的气势,在世界领域内树立起了中国的迎宾新国门。
2014年3月24日下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带着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女儿访问古城西安。在城墙南门的瓮城处,举行了一场简短的入城欢迎仪式,并向她赠送仿古通关文牒。在八名武士的护送下,米歇尔登上南门城墙,了解这座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的历史。
米歇尔当然不是第一位登上城墙的国际友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访问过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韩国总统朴槿惠,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萨科奇,俄罗斯总统普京,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日本天皇夫妇等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将城墙和兵马俑作为来西安访问的首选之地。
或许在中国,除了北京,鲜有城市能如西安一般,接待如此众多且高级别的国际友人。究其原因,或许与西安这座城市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秦汉与隋唐最为耀眼,而这两段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又都在这座古名长安今名西安的城市。几千年来,西安无形中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中国历史的一本活教材。可以说,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首先了解西安。而要了解西安,城墙便是最好的切入点。
从周镐京城到秦咸阳城,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从明西安城到今天的西安城,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上,城墙正是这座老城的骨骼。如果说“哭墙”是犹太民族宗教信仰的精神维系,那西安城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精神维系,它所守护的是十三朝中央王朝的统治核心。现今遗留下的这座总长度超过13公里的城墙上,原有四个古城门,分别为永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四个门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南门。
南门是西安的迎宾之门、中国的文化之门。然而,由于战火的原因,作为南门主体建筑之一的箭楼一直缺失,损害了南门作为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加之南门处于西安东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上,这里的交通拥堵情况也一直被诟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西安的古城形象。对于南门及其周边城市建设格局的改造,一直是三秦父老的殷切期待。
2012年10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决策下,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终于启动。如今,两年的时间戛然而去,这项作为西安市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型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终于圆满收官。
2014年9月6日,在市民和游客面前现身的南门、月城、瓮城三大文化广场作为成为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压轴戏”,精彩亮相,这不仅标志着“一轴三楼三广场”格局的完整成型,也宣告着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建成开放,更标志着西安城墙南门作为西安的礼宾之门、文化之门的历史地位将重新凸显。
盛世壮举 打造西安全新会客厅
对于许多西安人来说,城墙已然成为人生一个不可割舍的部分。几十年的岁月中,他们感受到古城墙内外一点一滴的变化,也见证了城墙及其周边的很多事物是如何由无到有,由丑到美,由模糊到清晰,由意象到具象。
作为众多国家元首和国际来宾必来之地的南门,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曾经在很多年里,让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皱起眉头。对于这块地处西安大中心地带的区域,市民们却经常用“穿越城墙的生死线”来形容它的交通状况。在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前,这里是西安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因为地处核心,各种天然气、电力、通讯、城市污水、地铁附属设施、供暖箱涵、甚至还有人防工程等都从南门地下穿插而过,很多都是主干管网、设备,所以即便想改造,其间的工程量之浩大复杂,远超想象。
除了交通上的拥堵,南门作为古代长安城四大城门的代表,每日都汇集了来自海内外的诸多游客。很多外地游客对于城墙的第一印象,往往起始于南门。但南门无论是作为一张旅游名片还是文化名片,都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作为一张旅游名片,游客们看到的南门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城墙门楼。作为城墙正门的永宁门(即南门),因为1926年的一场军阀混战,一直缺失气势恢宏的箭楼,时至如今已空缺了80余年。这对于想通过西安城墙来了解古代城郭设计的游客而言,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另一方面,作为文化地标,西安南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原王朝喜迎八方来客、诚邀四海宾朋入城之地,各种盛大的入城仪式都会在此举行。现今的城墙脚下虽然也有简单的欢迎仪式,但囿于地方的狭小以及其他考虑,人们并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更多、更直观的认识。
在交通拥堵和文化资源欠缺深度开发之外,在新的时代里人们对于南门还有一种深层次的期待,那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市民中心,可以集学习、休闲、锻炼等为一身。但上述的交通问题和城墙保护问题如果不解决,那这一期待的落实就更加无从谈起。
古老的城垣,厚重的历史,古朴的风貌,这些都让西安城墙在中国乃至世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如何将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不再让这张华夏名片蒙尘,让其彰显出新的时代精神,绽放出新的光彩,可以说不仅是每一位西安市民的心愿,也是所有热爱西安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夙愿。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也出于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从省委、省政府到西安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对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都表示出了高度的重视。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省委书记赵正永带领省委常委集体考察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他在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市民营造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环境。
2012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决策下,曲江新区通过系统化思考,实施系统性决策,并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将南门区域作为西安城墙保护提升的示范区,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和综合配套提升改造工程,迎难而上,破解文物保护、风貌展示、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力图为古城打造一座全方位、立体化、多用途的新南门,还给古城西安一座全新的城市会客厅。
齐心协力 让古老城垣焕发新活力
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的总体构想终于形成:“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与此相对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则以四大体系为主。所谓四大体系是指综合改造完成后,形成的文物保护展示体系、护城河历史风貌游览体系、南门区域立体式交通体系和南门城墙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项目的设计,是四位一体的。城墙是主体,环城公园、护城河,相互辉映。”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说。
对于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而言,首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南门这一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在提升改造过程中,任何对于文物的损伤都可能会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复。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所言:“南门对西安而言,意义非凡。西安城墙是西安的名片,任何改造,保护都必须是前提,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综合性。真实性就要保持原有的面貌,不能改变城墙原来作为防御工程的历史真实。”这也是在四大体系当中,将文物保护展示体系放在首位的原因。
在此次提升改造过程当中,可谓万分谨慎。仅以箭楼的保护展示为例,“为了保护和展现整个城墙的完整风貌,城墙管委会特意委托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多方专家进行评审,经过几轮设计选择,才最终设计出了文物保护与箭楼复建两全的创新方案。”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刘伟健回忆。
在解决文物的保护与展示的同时,更让建设者付出心血的是南门区域道路交通的设计。“在南门区域建设这个庞大的提升改造项目,犹如在西安市的心脏上做搭桥手术。”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城墙景区管委会主任姚立军这样感慨地说。可以说,南门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多工种、多部门、多方协作的宏大工程。如果没有各方的通力合作,南门区域改造能这么顺利、成功,绝对是不可能的。
外在的建筑是外表,而内在的文化则是灵魂。对于西安这座古城来说,除了外在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那些内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不容忽视。前文提到的南门入城式便是一例。这套入城式以其“天下第一礼”、“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的美誉闻名世界。伴随着南门历史文化广场的落成,全新升级的南门文化旅游演出《醉长安》已于9月19日精彩亮相,她将再现传统中国的最高礼节,重现西安悠久的历史和大唐盛世的豪迈。
正是基于上述的这种科学设计、运筹帷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从开工的那天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无论是在工程的进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对这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西安城墙景区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发展中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进行推广。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这个项目严格遵循保护的要求,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发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元告诉记者:“西安城墙南门区域改造工程,整合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要素和现代要素,调整理顺和激发了城市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能的双丰收,实现了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五位一体’,实现了保护、利用、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架构的‘五位一体’,推动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拓展出新的境界。”
张开怀抱 做文化中国的新国门
“这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在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前,找到了西安的所在并深情地说。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我们以穿越时空的历史眼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以古都文化复兴的雄心壮志,重新审视西安城墙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开发。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推进,西安这座深处大陆腹地的城市也吸引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9月3号,西安直飞巴黎的航班开通,至此,西安每周直达欧洲的航班已达8班之多。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预示着西安的国际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而作为文化中国的新国门——西安城墙,它的国际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
在城墙提升改造初始的计划阶段,很多专家便已经有了一种国际观,站在国际大背景下去阐释城墙保护和改造的必要。“西安要建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依旧得从南门开始。在国际上,此项目的完工也会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高到一个国际的水平,不会让别人以为我们历史很悠久、文化很发达,但保护很落后。到那时,我们也能够骄傲起来,因为我们所做的,是用现代化的方式来捍卫传统,是用国际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让古城的保护和城市的建设互相融合,和谐共生。”这是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对于南门区域升级改造所持有的观点。
处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南门,在文化上逐渐演变为世界的南门。西安市市长董军就曾表示:“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将在有效保护历史大遗址的同时,使南门区域成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文景区和美丽西安的靓丽名片。”
在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众多的外国友人参与进来,一起为西安城墙注入新的国际元素。南门入城式在由原先的简单古板升级为复古典雅的《醉长安》这一过程中,便有着国际友人的帮助。据西安城墙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醉长安》中那些武士身穿的甲胄,其设计师便是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专家和田惠美,甲胄制造所需的原材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日本进口而来。
对于整个城墙的改造来说,南门区域的提升改造还只是个开始,围绕着城墙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展开。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整个西安的城墙文化建设和改造过程当中,必定会有更多国际友人的参与。西安城墙的保护与展示,也将借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作为一座历史遗迹的南门,经历过这次升级,在西安众多的古迹中脱颖而出已无疑虑,她将率先被推向世界。世界通过这扇门,开始认识古老中国;中国也通过这扇门,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世界。而背依南门的整个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也将会成为一个容纳来自五海四海的会客厅。
往事越千年,昔日秦汉、隋唐自此建立辐射欧亚大陆之文明;沧海桑田,千年之后,我们也将由此重开丝绸之路的光芒,去与整个世界沟通交流。
南门,承载了千年中华文明的重托和期盼,她将在这里作为中国的文化国门,像法国的凯旋门、希腊的神庙、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被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和精神家园,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