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西安,你感受到了吗 人间烟火满长安

22.09.2021  11:04

  

  悠悠古城韵,暖暖民生情。记者赵晨摄

  西安市中医医院医生为患者检查。通讯员胡佳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一角。记者陆晟摄

  完成改扩建的铁五小教学楼设施更加齐全、面貌焕然一新。通讯员郝宏宇摄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幸福感或许是市民对它最大的肯定与褒奖。8月中上旬,“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启动,已蝉联九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西安再次入围候选城市名单。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民生问题是社会“大治”的根本,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西安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昔日繁华长安,今日幸福之城。短短数年时间,无论是拔地而起的医院、学生家长绽放的笑颜,还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便民服务都在告诉人们,西安,变了。在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人性化的城市管理,走向了它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健康西安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以前到不少医院看过病,像感冒这样的常见病不花一两百元还真不行。现在治疗感冒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针吃药也就20多元,合疗补偿过后,个人只需出三五元,这还没去西安看病来回的路费多呢。”谈起现在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家住西安市高陵区鹿苑街道东樊村新社区的雷正武感慨颇多。

  在家门口就医,是群众的期盼。之前,在许多西安市民的新年愿望里,解决看病难问题一度居于首位。提起看病难,许多市民都深有感触。大医院里人满为患,挂号、候诊等都需要长时间排队,而社区、乡镇等基层医院往往门庭冷落。不论大病小病,患者总喜欢往大医院跑。而如今,随着西安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夯实,这样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2020年8月24日举行的西安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西安市明确了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基层医疗体系,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确保每个镇规划设置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街道或3万至10万人口居民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干净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诊室,划分细致的科室,先进的医疗设备,突飞猛进的技术……”提起现在的就医环境,拥有40多年从医经历的西安市红会医院首席专家郝定均教授感慨不已,“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让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为了让群众实现就近看病的愿望,西安市还有一批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在不断推进。西安市级相关部门和项目所在区县(开发区)协力共建的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等卫生健康领域13个医院建设项目在群众的家门口拔地而起,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卫生资源供给。到2022年底,西安市将落实医疗卫生用地1760.303亩、建设医疗卫生用房242.225万平方米、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3375张。

  西安市民“看得了病”“看得好病”,人们的健康像这座城市曾经的名字一样,“长安”。数据显示,西安市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2岁提高到2019年的80.3岁,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7.74%,比2017年提升3.7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最前列。

   新建学校

   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这个学期不一般。看着自己家的“小不点”背着书包跨进了学校大门,家住真爱·万科公园华府的朱敏终于把心放下了。学校什么时候封顶,什么时候室内装修,什么时候绿化,能不能让孩子按时入学,这在她心里曾经就是天大的事。

  “在雁塔三小建设期间,我心中还有些忐忑,担心学校建设因疫情影响而延期,对新学校的教育质量心里也没底。”朱敏告诉记者,她不时去学校建设工地外观望,看到复工后学校建设高效有序,她的心里踏实下来。“很幸运,见证了西安雁塔区教育的飞速发展,也享受到了其中的福利。”她说。

  梦想成了真,家长笑开颜。近年来,雁塔区稳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学校硬件和师资投入上开足马力。乘着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东风,雁塔区新建(改扩建)的10所学校拔地而起,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小升初学生家长,滕佳睿的妈妈提前3个月已经把家门口的雁塔区第三中学打探得清清楚楚。“对我们这些外来务工家庭而言,雁塔区第三中学就是最好的选择。”雁塔区第三中学高标准配备了教学所需的理、化、生学科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及学生社团活动所需的场地,音乐、舞蹈、美术、机器人、3D打印、航模等特色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破解上学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今年,雁塔区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积极落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招录引进优秀教师300人,保障了区内各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五项管理等一系列组合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雁塔区明确:学生作业多元设计、适量适度、减负增效;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方案;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成立督察组,对各校、各培训机构的“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回督导检查;通过雁塔区政府网站、校外培训机构公示平台、投诉电话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雁塔区第六小学在课后服务方面更加注重与家长的配合,学校设立青葵好父母学堂,邀请知名的心理学博士担任名誉院长,组建以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为主的家庭指导导师团队,消除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得到一致好评。

   点滴便民

   烟火气温暖一座城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西安陆续推出的放心早餐工程、放心馒头工程和蛋奶工程都给西安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些民生工程生产制作的食品不仅味道可口、价格实惠,而且安全卫生,让市民吃得舒心、放心。

  当整座城市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抗争的时候,城市最初的苏醒,从一份份热气腾腾的放心早餐开始。一顶顶标志性的橘色大伞,撑起了古城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0年3月2日3时30分开始,西安古都华天放心早餐配送车开始为200多个销售网点逐个配送。这天,西安古都华天放心早餐恢复首批售卖网点。尽管下着小雨,但凤城五路肯德基门口放心早餐售卖网点的张如娥早早就撑起了摊点做好准备。豆浆、包子、粥,熟悉的味道氤氲着小小的摊位。“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一天,预订的餐点数量没有以前多,但我很开心能重新上岗,为大家提供可口放心的早餐。”已售卖早餐10个年头的张如娥说。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让这座城市充满温暖。5月15日上午,第31个“全国助残日”前夕,西安市长安区残联邀请全区50多名残疾人代表亲身体验区内重点路段人行道、公交站点、公共厕所、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同时,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批志愿者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帮助。5月16日,西安市未央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负责人董宽印和英骐爱心志愿者团队走进西安千千爱特殊教育中心,为在中心接受特殊教育的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送去《论语》《唐诗三百首》《英雄故事》等拼音读本,并和这里的50多个孩子互动联谊,为他们送去一份特殊的关怀。今年,董宽印还和残疾人家庭“认了亲戚”,开始了结对帮扶。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菜市场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博物馆”。西安市对菜市场的人性化管理,留住了便利,也留住了民生。“来一把菠菜吗?这葱也是新上的,还有这西红柿,美得很……”8月10日,在位于沣东新城芊域溪源A区北侧的便民摊点上,摊主王女士热情地吆喝着。这里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前来采购的群众络绎不绝。

  “小区周围也有超市,不过我觉得还是在这里买东西更方便一些。”附近的居民陈慧慧说,“而且这里现在有了专门的经营片区,有秩序的同时还有人情味儿。烟火气,最能给一座城市的人们归属感。”(记者齐卉陆晟)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