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千年商都”焕活力

23.01.2019  22:15

  从炎帝设市、周作丰镐以来

  西安就作为“商都

  数千年来演绎着财富神话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西安是中国的商贸中心

  并在工业革命前处于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千百年来

  西安的商贸繁荣虽历经沉浮

  却从未黯然失色,反而愈加奋发昂扬

  西安的商业发展历程

  更是这座千年古都的重要的历史

  一 西安是中国商品经济和商品市场的发祥地

  是最早产生市场和商人的地区

  新石器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商品交换的痕迹,临潼区姜寨遗址中已有用猪下颚骨作为财富像征的实物货币;父系氏族时期,进入了商品交换时代,黄帝“艺五种”、“播百谷”、“设五量”,发展社会分工;炎帝首先 “设市造廛”,在西安与宝鸡一带的部落中设立“墟场”,并约定“日中为市”,在墟场上进行物品交换,这就是“神农设市”。同时,产生了专事交换的“鄙旅之人”,产生了最初的商人。

  二 周作丰镐“八百年商都

  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商城市

  周人灭商定都镐京(今西安西南),即宗周,创造性地把市场从田野搬进城中出现了“城市”。定都后,周人筑城墙作为防御工事,形成城邑,开始在“城中设市”,并且按等级,形成“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形制,市场上的贸易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统一的“千年商都”。都城丰镐,成为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帝都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商城市。

  丰镐城位于沣河两岸,方方九里,丰京在西,镐京在东,一桥相通。市场在王宫北面,东西、南北各约140米,是真正的“皇都大市”,并创造性的设立“工商食官”管理商品贸易,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商都市场管理机制。首先对市场严格管理,设管理市场的“司市”行政官,下设小官员掌管小治小讼,类似于工商、税收、城管等,一日三市,分朝市、大市和夕市,每当市场交易,司市就在办公之地悬起旗帜,处理市场中的重要事务和重大争讼。其次对入市商品种类和质量有严格规定,“布帛粗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等,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 秦立咸阳“一世商都

  西安是最早呈现的“国际大都市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立都咸阳(秦皇宫阿房宫在西安西郊),成就“一世商都”。每灭一国,就依照原样重造一宫室,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并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权度量、同货币,举全国之力,兴修郑国渠水利工程,拆关塞修筑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在咸阳城内设“咸阳市”,“修整里阓,市张列肆” 市里有四通之街,街中有肆铺,为商贩贸易的最大的固定市场,还设有直市、平市、奴市、军市等专业市场。一大批商人跨州越县,服牛格马,经商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与诸侯分廷而抗礼,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市,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都。

  秦工农业尤其蚕桑丝织的发展,为丝绸贸易提供了物质条件,“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丝绸商贸活跃。特别是叫乌氏倮的商人,用牲畜交易购买了一批丝绸,与波斯人进行交换,换取他们从中亚西亚和罗马人手中得到的黄金。秦皇得知后,将乌氏倮从一介平民册封为贵族,肯定了乌氏倮发现丝路贸易的历史功绩,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大陆、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

  四 汉立长安“四百年商都

  西安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刘邦建立西汉,在咸阳南岸开辟长安城,建长乐宫,定都长安。首先强制迁徙旧贵族及其高赀商人的后裔于长安周边地区,使京畿人口较快增长;其次兴修水利,修建六辅渠和白渠,奠定了汉长安“商都”的经济基础。

  汉都城长安规模庞大,有246万人口,是国际大都市和全国商贸中心。城内的市场实行“坊市制”,商业区的“”与居民区的“”严格分开。长安城内设九市,道西六市、东三市,加上含光门大道两侧的东市和西市。市内区划整齐,各市有市墙、市门和士兵把守,将市场与居民区隔离开来,“坐肆列贩”,即使是小贩也要按商品排列进行交易,商品交易規模巨大,使长安人形成了经营工商业“玩巧事末”的传统和重视商业与手工业的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大批像樊少翁、公孙大卿等有名的大商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丝绸之路的国家保护,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流向西域,西域的葡萄、核桃、黄金流回汉长安城,使长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

  五 隋唐长安“三百年商都

  西安是“第一国际商业大都市

  杨坚建立隋,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设“五省六部”,加强中央集权,开科举取士选官制度的先河,推行“均田制”,开漕渠,建运河,连接黄河、长江流域成一体,使“关中给复三年”。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修“六门堰”,重修汧水渠,开通“三白渠”,治“广运渠”,每年漕运关东的租米400万担,使灞桥成为长安最大的“东码头”,各地绢帛和各种丝绸源源运往长安,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中国和世界第一商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业都市。

  唐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7 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的中心和国际商贸都市。特别是大唐西市内设市局与平准局,作为市场管理机构,“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仅一个市门一天的入市人数就达上千人,名店林立,客流如炽,人不得顾,车不得旋。还有许多外商店铺,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地商人,尤其以中亚与波斯、大食“胡商”最多。这些外客商贩运香料、药物,再买回珠宝、丝绸和瓷器,一名胡商以十万贯钱,从西明寺僧人手中购得武则天钦赐的清泥珠宝。还有在唐玄宗面前夸富的商人王元宝 “终南山树尽,而吾家缎不尽”,真可谓商贾云集的国际贸易商都世界。

  六 明清泾阳、三原 “五百年商务总汇

  西安是中国西部经济和金融中心

  宋元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发生东移,但西安在全国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西安府所属的泾阳、三原,在明清时期,始终是中国西部“商务总汇”和经济金融中心,持续着周秦汉唐“千年商都”历史。

  首先,泾阳、三原地处西北水陆交通要道,自秦“车同轨”以来,就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东路干线、西北干线、西南干线、北路干线,“政繁而道冲”,水陆交通发达,成为沟通南北货物装制转运之枢纽。其次,泾阳、三原是西部商务总汇和经济中心,有发达的农业资源和水泽之利,是西部茶叶、皮货、水烟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是西北药材和布匹总汇。“黑砖伏茶”、“西口皮货”、“水烟”、“西北标布”、 “西口药材”等货物水陆并进,运销西部各地乃至中亚细亚,每年茶叶交易4100万斤、皮货交易数千万张、棉布交易2700万匹、发运各地的西口药材600万斤。第三,泾阳、三原是西部资金调拨和金融中心,特别是明代以来,陕西成为边防建设的重点地区,每年仅从江南各省输向西安的饷银数十万两;清政府又屡次征剿西域,每年流经西安协饷达60余万两;新疆开省后,经西安输送新疆的协饷达291万两,在三原的许多钱庄、票号承担着国家藩库的作用,每年经三原汇划各地的款项达2000-3000万次两,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中西部贸易通商,跨州越县的茶叶、棉布、皮货、烟草、药材等大宗商品交易流通,需要巨额资金流入流出。

  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环境

  奠定西安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都

  纵观西安自周秦汉唐以来“千年商都”历史,我们对西安作为“千年商都”的地位和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得天独厚的“千年商都”自然条件。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核心区,被山带河,地势平坦,四塞雄封,气势团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东有黄河为阻,南有秦岭之隔,西有陇山、岍山,北有岐山、尧山、梁山,层峦起伏,有渭、泾、沣、涝、橘、滈、浐、灞八水环绕,蕴藏着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森林植被。

  独特的“千年商都”的地域环境。西安地处农耕经济和畜牧经济的结合部,是连接农业与畜牧业两大经济板块的大都市,即商都。既是商业贸易之都和商人汇聚之地,又承担着通过商品交换保境安民,和谐中原汉族与边地少数民族关系的繁重任务,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使西安与一般意义上的“商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商都”是长期从事交换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商贸城市,是通过“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商都”。而西安承担着连接两大经济板块的贸易任务,是带有国家意志的“商都”,无论秦汉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唐宋“茶马交易”、“布马交易”,以及明政府“食盐开中”政策,其贸易的目的都是为了和谐民族关系,确保边疆和国家的安全,保证边防军队的后勤供应和边疆少数民族生活补给。因此,西安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千年商都”。

  厚重的“千年商都”历史,沉淀了西商“家国情怀”。西安是农耕和畜牧两大经济交流之地,海纳百川,汇聚各地仁人志士和商贸奇才,自古重视商业、农商并重,形成了西商“耕商传家”和“家国一体”的情怀,成就了西商以商事国、以商兴国、以商护国,具有极其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无论是巴寡妇清将亿万家财捐资修建长城,还是大唐西市商人王酒胡纳捐40万修建“朱雀门”,以及泾阳安吴堡周莹捐资银两70万被封为“护国夫人”,都是西商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反映和写照。这是西商创造中华民族汉唐盛世的“千年商都”的历史荣耀,也是西商引以自豪的历史自尊和文化自信。

  自古以来

  西安就是国际贸易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

  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都

  至少延续了三千年的“数千年商都

  现如今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军地融合示范区

  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等

  特别是国家丝路经济带建设

  又将西安推向亚欧非国际合作区域开放的战略前沿

  将给大西安建设带来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

  西安印象

  2018西安系列十大事件和人物评选

  正在进行中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参与投票

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