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汉子的铁骨柔情(时代先锋) ——记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员李恒年(下)

23.10.2015  11:38

  李恒年被提问时,总是先低头沉思,许久才用夹有甘肃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回答。这位声名赫赫的航天专家、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员,有点让人既好奇又敬畏。

  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除了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基本都被书“占领”了。李恒年看书很杂,不仅仅限于专业方面和科技类,英文小说、古典名著、历史传记都是他的“”。在他看来,这样可以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各领域的知识本来都是融会贯通的,多涉及其他领域对搞研究非常有益。“每当我搞研究没灵感了、没电了,就看看其他书,既是休息,又是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随着聊天的深入,打开话匣子的李恒年,展现出不同于科研场上的一面。他还喜欢听音乐、看电影、骑行和爬山。听他娓娓道来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点滴,李恒年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他不仅是一名投身航天的科学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西北汉子。

  他与卫星心心相印

  李恒年出生在甘肃永昌县一个偏僻牧场,小时候就喜欢在晚上看浩瀚星空。他至今记得在老家能将天上的银河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和星星结下不解之缘,再也没有分开。

  李恒年家里摆放着一台天文望远镜,他没事就拿起来看看。以前面对星空只会感叹宇宙之美,现在看到璀璨星河,满脑子全是哪颗卫星在头顶上空,运转是否一切正常。

  “也许很多人觉得卫星冷冰冰的,但它在我心里是鲜活而有生命的。”李恒年谈起卫星的口气,像是谈起了自己的孩子。透过他的话,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对卫星的深厚感情。

  “我会情不自禁和卫星心心相印,时刻牵挂它的运转姿态。有时感觉自己仿佛也站到了那颗卫星上,一起在太空运转,接受太阳的照射,俯瞰美丽的地球。”卫星不停转,他就不会休息。在李恒年眼里,卫星恢复到正常优美的运转,向地球发回正常平稳的数据,那就是最好的回报。

  他被大家称为“李sir

  李恒年是国内公认的航天器轨道控制专家,被身边同事亲切地称为“李sir”。

  “李sir”有三层意味:第一层是取谐音“李师”。陕西话“”带有“老师、师傅”之意,本身透露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亲近随和。第二层是取英语“李sir”。这是正式场合对男士的尊称。李恒年在课题研究中,一向以发扬技术民主著称,非常注重在讨论中碰撞火花、启发团队智慧。第三层是取“带头人”甚至“精神导师”之意。作为航天器姿态确定和控制专业的学术领军者,他是大家心目中无可争议的“带头人”。

  平日乐观开朗的“李sir”,有时也愁肠满腹。他愁航天事业前途、愁人才梯队断层、愁找不到科研增长点和航天新领域。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的同事们说,李恒年像个开“猎头公司”的,经常四处访贤问能,看到有本事的年轻人,就像遇到了宝贝。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遇上科研苗子,也会动员人家加入航天测控大军。人才招入麾下之后,他还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帮助确定研究方向,制订发展路线图,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青年科技人员姜宇,痴迷于地外小行星探测。李恒年积极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自己承担起本应由姜宇负责的工作。博士李勇有段时间对确立的科研方向有些彷徨,李恒年勉励他“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就像农民种地,不管丰年灾年,都会认认真真撒下每颗种子,收获每粒粮食。

  有人笑话他,招来一帮年轻人,自己这个师傅却越干越累。但李恒年坚信,只要有人才,总能转化为科研实力。火候到了,单位会受益,航天事业也会受益。他常和团队的人说:“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不断努力超越我,我也甘为年轻人进步的阶梯,只有这样,整个航天测控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办公楼一层有间咖啡屋,浓郁的香气总是让人驻足。原来这是李恒年和团队展开头脑风暴的场所。他把大家召集在咖啡屋里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从不以权威自居、用自己的思想压制年轻人,而是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注重在讨论中引导启发,让年轻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发挥,激发活力。

  他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作为航天测控事业的领头人,大量重要的工作压在李恒年的肩上,他就像上紧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李恒年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给了卫星工作,他的家庭为此承受了很多。

  在某个任务的紧要关口,李恒年突然接到了来自家乡的电话,85岁父亲病重去世的消息让他如遭重击。而就在头天晚上,李恒年还和父亲通了电话。

  当时,父亲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儿子,这回看来我是被这个病给拿住了。”“那不行啊,您得想办法把它拿住才行。”“这回怕是不行了,你赶紧回来吧!”“您能不能再坚持一个月,就一个月,让我把手里的活忙完,回去一定好好陪陪您。”“怕是真的不行啦!”父亲当时的语气让李恒年很是担心。可他万万没想到,第二天父亲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愧疚的他悲痛无比,在父亲灵柩前跪了一天一夜。

  李恒年的言谈话语中,总是离不开测控、离不开卫星,有时候难免会“冷落”另一颗“星星”。李恒年和妻子袁静为儿子取名“星辰”,小名“star”,他们希望儿子也像星星一样明亮闪烁。星辰前年被保送进了清华,在别人看来值得骄傲,李恒年却说,这小子是青春期叛逆,跑那么远就为了躲开老爸。有时他费半天心思给儿子编一条长长的短信,儿子回信就俩字:“收到”。

  今年父亲节,儿子破天荒地给李恒年发来一封电子邮件,信中把老爸“狠狠”夸奖了一通,还说自己要像父亲那样保持科研上的韧劲和对学术的孜孜追求。反复读了好几遍,李恒年心里“美得很”,还拿着打印好的来信跟妻子显摆:看!儿子就像飞向太空的卫星,终于进入预定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