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商铺遭“冷遇”消化完现有商铺存量需8年
“本来去年年初就想要买铺,后来见商品房价格都在下滑,就想着等等吧,谁知一等等到今年,价钱是便宜了,可也不敢下手了。”2015年11月13日下午,家住西安市团结南路的叶辉说,现在卖商铺的小广告四处都是,可越这样越不敢买了。
叶辉和妻子在土门经营着一家文具店,他一直盼着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店面,可是,“好像就从去年春天开始,生意开始不行了,旁边的店今天这家关了,明天那家关了”,叶辉说,考虑再三,想着与其把商铺接到手里占资金,还不如先等等。
在很多人看来,“一铺养三代”是个无需质疑的商业结论,有一间铺,不仅可以出租、自用,还可以作为不动产借贷、担保、在急需时变现,甚至赠与、捐助——然而,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的持续冲击和蔓延,这一切都在改变……
出租广告打了三年多都没租出去
对此深有感触的是鲁克刚。他曾是叶辉在钢厂的老邻居,今年43岁,2012年年底,他搬到丰庆路上一家小区,就是那时,他也对买间商铺有了打算。
“我以前一直在厂里上班,没什么手艺,所以,就觉得要是有间商铺,以后养老、孩子念大学,能有个靠。”鲁克刚说,当时他就看上了小区外面的一排商铺。只是一问价,才知道这些铺已经卖过了,他便打消了念头。
后来,他在这些商铺的玻璃上看到了很多橡皮擦大小的出租广告,“好像是一平米得200元吧。”鲁克刚问过后盘算了一下,要是租个40平方米的商铺,光一个月的租金近万元。可能因为租价高,从20012年底至今,已有三年,被鲁克刚惦记着的商铺还没有一家出租出去。
由鲁克刚带路,11月12日华商报记者找到了这些商铺。如今,这些商铺新挂上的广告除“租”之外,又增加了“售”。
在距离水司一公里左右的西稍门,是传统经济较为活跃的商业区,然而眼下这里关门、转租、频频换主已成店面常态。如在靠近西稍门十字一段50米不到的路段上,不仅卖冒菜的关了门,邻近一家存在多年的娱乐场所也关了门,再往前,临街的三家店已经歇业转租,而楼上的火锅城业已在当地居民眼里“换过了三次牌子”,两年前很火的一家娱乐城,也更了名。
而这种情形在小寨、胡家庙、韩森寨,都比较普遍,如长缨西路某小区一层的临街商铺,仅记者17日上午9时至11时观察,12家商铺中,仅有5家在开门营业,而其余的,不是转租,便是原因不明关着门,有附近居民称,其中一家卖休闲食品的店,已有三四个月没开门了。
八百多平米商铺难租售愁煞投资客
相比于店主和租客种种感触,拥有800多平方米商铺的郝建松(化名)正在“苦熬”。从2013年至今,这个在商业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之久的老生意人,开始遭遇到人生的“滑铁卢”。
郝建松今年57岁,早年做过古董生意,又搞过文物复制,由于深信“小心驶得万年船”,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然而,就是2010年的这次商铺投资,让他第一次体验到痛苦和无奈。
“2009年年底,一个生意上的朋友告诉我,说城西一个开发商资金紧张,商铺、房子都很便宜,”郝建松说“就去看了看商铺,商铺一口价一万一,考察后,2013年,一下投了八九百万,当年秋天把铺拿到”。
可是拿到商铺的郝建松丝毫没有喜悦,因为位于大厦二层,天然气没装不说,电路也有故障。原本他是打算商铺到手后长期出租,或做网吧、或开足浴店、搞餐饮,都没问题,然而将所有配置问题都解决之后,来询租的人却始终寥寥无几。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到手时就能租出,每年的租金收入,不仅能弥补提前交钱的损失,到第二年还会有至少超过银行利息一倍的收入,可是租不出去,钱就成了死钱,尤其产权证没拿到,抵押贷款办不成,做其他生意都受影响。“以前商铺日租金就在十四五元一平米,现在出价在六七块钱一平米,还难出租。”郝建松说,由于市场整体不好,现在只想尽快出手,“哪怕亏上百十万。”
同样煎熬的还有纺织城的林女士,2011年时,受投资商铺热潮的影响,她在拿出40多万元积蓄的情况下,又抵押贷款三十多万,在韩森寨购买了两间商铺,谁知在网上、中介挂了快两年,都没租出去。现在,她不仅每月要承担数百元的物业费,还得支付贷款利息。
老市场搬迁新市场数百商铺面临租售难
拥有几百家商铺的大型企业,也一样苦恼。
“你看,这么多商铺空着,往年在成都做市场,几千间商铺一开卖就被抢空了!”2015年11月18日上午,西安市北郊草滩某大型农产品企业副总张嵘指着位于该中心4层的中药材市场不无感慨地说。
今年年初,位于西安万寿北路的西安市原中药材批发市场进行拆迁,根据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的精神要求,原中药材市场将搬至该大型企业,然而半年多来,市场依旧冷清,600多商铺虽有400多商铺预定,但“活跃”商铺仅有200多。
在该市场,华商报记者发现,除了东边的商铺还人来人往,西边则空无一人。一位已经入驻、做了三十多年药材生意的老板张方印表示,最初得知市场将要搬到这里,还很高兴,毕竟以前的市场设施条件差,也不利交易,“当时商户都要过来的,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一些商户又跑到其他市场了。”
19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又来到位于万寿路的原中药材批发市场,里面的商户已经搬迁一空,据看门的师傅说,除了大部分商户去了北郊的中药材市场,还有一些去了附近的两个市场。
记者了解到,依照国家整顿中药材市场秩序的有关精神,西安市只有一个中药材市场,而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亦在今年5月上旬公开通告,也确认西安的中药材市场只有位于北郊的该企业一处。可事实上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混乱的情形呢?
“完全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称,西安的中药材批发市场,是西北最大的批发市场,作为市场,自然都希望拥有最大量的商户,但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实际上,很多商铺也因为自身产权问题,埋下隐患。美城地产研究机构分析师董生告诉华商报记者,由于商铺的产权形式较多,而开发商往往出于销售目的并不履行告知义务,以至于一些商铺在被消费者购进或租入后,常会发生纠纷。
“抱团过冬”或成商铺自救唯一出路
针对当前商铺租售难的现状,陕西资深地产业内人士王东方指出,相对于商品房投资,投资商铺的人往往是为了长线出租,而短期购入转售的情况不多,但如果商铺供应量过大,而长线投资人出租不畅,便会造成增量过速,难以消化。因此,眼下只有控制商铺开发量,尽可能对现有商铺存量进行消化,才能扭转这一颓势。
据陕西某媒体披露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八月,不算已销售并投入使用的商业面积,仅按750万㎡的存量计,对比西安626.44万的城镇常住人口(截至2014年底的统计局数字),人均商业面积已接近1.2㎡,触及到了发达国家的人均商业面积标准警戒线。而克而瑞西安机构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如果按近一年的月均销量大约为7.6万㎡来测算,整体已接近750万㎡的存量,得需要超过98个月的周期去化,而这就说明,要消化完现有的商业存量,大约要8年时间。
更有抱不乐观态度的业内人士认为,在增量未得到明显控制的情况下,去化周期会更为漫长。
“当然,商铺受互联网的冲击更是非常明显,像服装,早两年很多消费者都已经把实体店当做‘试衣间’了”,陕西皓客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峰告诉华商报记者,依赖商铺经营的实体店生存维艰,因此,“只有转换思路,消化盘活,遇冷的商铺才有可能顺利过冬”。
不过,为了自救,也有商铺投资人在经营形式上找到了“创新”。如一位租有南郊数百平方米的中型餐饮企业,因难以承担经营下滑、租金上涨难题,面临歇业,而铺主鉴于双方的损失,决定将固定租金变成从企业月收入中按比例抽取,这样一来,既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也让铺主顺利化解“空铺”危机,“抱团取暖”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