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启"名校+全托管"新模式 提供学位11200个
今年9月,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铁一中陆港中小学两所公办学校将投用,全面建成后可提供学位11200个,辖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5月初,西安国际港务区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签署陆港小学全委托合作办学协议;与西安铁一中签署陆港中小学全委托合作办学协议。“名校+全托管”这一创新办学模式,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办学质量提升,让好学校来到家门口。目前,上述学校主体结构均已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屋面工程等。
提供学位11200个
“此次我们到国际港务区办学,就是希望把陕师大的教育理念植入到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罗坤如是说。
自2004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先后与地方政府和社会优质企业成功联合办学27所学校,涵盖基础教育各个办学层级。陕师大陆港小学位于广场南路以北、灞耿路以西,占地约39亩,可提供2200个学位。
同样备受关注的铁一中陆港中小学,位于杏渭路以西、潘骞路以北、秦汉大道以南,可提供学位9000个(小学、初中、高中各3000个),今年9月开始招收小学一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
“铁一中将在这次合作中努力探索,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西安铁一中学校长庆群说道。
办学模式再创新
“国际港务区此番与陕师大、铁一中合作办学采取的‘名校+全托管’模式,是在委托管理模式上的再创新。”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此次合作办学,可以载入西安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标志着国际港务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8年8月,西安正式开启“名校+”工程,以此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缓解“择校热”,治理“大班额”。如今,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大背景下,西安市“名校+”工程深入开展,探索出兼并融合、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等模式。
传统的公办学校资源有限,“名校+全托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为辖区群众提供“公办”性质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学校进行全面委托管理,核心是放权。这两所学校将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解决了以往校长没有“人权”“财权”的问题,可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主地进行教育创新实践和探索。同时,在用人制度上也可进行改革,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有能力、高水平的教师。
“这是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依靠开发区灵活的体制机制而进行的创新。”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说,此举标志着国际港务区“港—区—城”迈入发展快车道;也标志着国际港务区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将充分发挥陕师大优势及陕师大实验小学办学经验,将陆港小学打造成造福区域百姓的民生工程。
三年投入28亿建学校
国际港务区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和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的所在地。截至目前,园区共有中小学19所,在校生规模1.5万人,学位充足。
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近三年,国际港务区将累计投入约28亿元,新建、改扩建18所中小学、增加学位17670个。2020年,国际港务区将新建、改扩建投用学校6所,目前这6所学校均已完成主体封顶,能按计划建成投用,今年秋季将进行首批招生。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将以此次“名校引进、合作办学”为契机,依托校地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成果推广、产业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深入贯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市”要求,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教育。 记者 魏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