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之光闪耀校园:记西安培华学院三名优秀青年教师

16.10.2014  13:13
            近年来,西安培华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涌现出一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挚爱。


杜萍 西安培华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 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杜萍: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儿               杜萍,西安培华学院传媒系主任,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作为一名一直承担新闻学专业基础课及核心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杜萍常说:“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儿,我们一丝一毫都不能懈怠。”翻开她的教案,新颖的内容、精心的设计,讲授的最新学科前沿知识信息,总能持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的她一方面娓娓道来,另一方面更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调动师生相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得益彰。在新闻采访课上,她除了讲授相关的理论方法外,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安排模拟采访等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技能,体会感悟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她在讲台上十四个春秋,课堂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成长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她鼓励学生通过纸媒、图片、音频、视频、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形式完成作业。结合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及当下的媒介环境特点,她积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探索。2013年,在该院领导的支持下,她组织成立了点击全媒体工作室,由传媒系学生参与核心实践工作,教师“场外”指导。工作室的《点击》报、视频脱口秀《大学范儿》、“点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APP“在培华”均在学生中获得良好口碑。这项举措为传媒系相关专业的发展搭建起了与社会媒介环境紧密联系的新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对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梁小凤 西安培华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
梁小凤:学生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梁小凤老师2002年进入西安培华学院从事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从教以来多次获得校级“师德标兵”、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称号,她所带的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获批2014年省级教学团队。任教12年来,梁老师坚持每天利用课外时间去了解学习新媒体的运用和专业知识,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根据不同的课程及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实践形式,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得益彰。             在课堂上,梁小凤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经常巧妙设计一些经典的案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探讨,潜移默化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梁老师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在享受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她所带《新闻编辑学》必须要让我们自己动手,因此,从前期报纸期刊策划,选稿,改稿,制作标题,到后期去编辑实训室,梁小凤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苏丹讲道。梁小凤所带的《马列新闻论著选读》课程注重通过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事业的相关作品入手,并在授课过程中提前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对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梁小凤在完成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和传媒系的专业建设工作中。近5年来,她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包括子项目)2项;参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其中2009年的校级教改课题《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现场还原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和2011年的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新闻学专业实务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改革探索》均被评为该院评选为校级优秀课题,参与校级课题《新闻学专业毕业考核方式改革》,撰写并公开发表《唤醒“沉睡”的国民—新青年个案研究》、《大学生村官大众传媒形象建构研究》等多篇与专业相关的论文。

王丽丽,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
王丽丽: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王丽丽是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专职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教学工作认真、方法独特、与同学相处的亲和力让她的课堂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在学术论文方面,她相继在《学术研究新论》发表《对人类生存困境的追问与探寻——论曹禺戏剧中的多重生存意蕴》;《大众文艺》发表《人的悲剧性宿命及态度——曹禺和钱钟书创作思想比较之一》;《青年科学》发表《人之善恶——曹禺和钱钟书创作思想比较之一》等。
            在王丽丽的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角,他们控制课堂的时间占2/3以上。“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当遇到重点、难点、疑点,我会及时介入,在课堂上讲得少了,但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多了,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王丽丽说:“看上去我在课堂上似乎很轻松,实际上备课时非常辛苦,面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随时会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功力,就无法营造出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
            在讲现代文学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时,她会放映一些关于郁达夫成长经历的视频,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和作家在作品中的投影来深入理解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复杂多变、浪漫、刚烈的郁达夫。王丽丽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一个作家,就要读他的长篇、中篇、短篇,或者散文、理论、传记。通过作品了解作家的气息,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的社会背景,他的经历,性格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文格的形成。这样作家的形象就鲜活生动了。             王丽丽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和质疑,师生互动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思维含量高、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学生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有了明显的提升。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