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开栏语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面对“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平常心,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用“新常态”的视角看今年西安的“成绩单”,会发现许多令人欣慰的新亮点。本报即日起开设“新常态、新作为、新形象”专栏,全面展示我市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社会发展领域取得的新成就。
本报讯 (记者宋洁 实习生刘旭)经济增速位居前列、进出口增速高位增长……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西安经济走出了一条“逐步攀升”的漂亮曲线。而这条曲线的背后,却是经济界分析人士普遍的共识——宏观经济环境异常严峻、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根据统计,前10月,西安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进入换挡期 两大指标增速居首
在最近国家和省市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前,一个新的经济术语“新常态”,已经为其做了最好诠释。对西安而言,今年前10月的数据也显示,西安已经告别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时代,进入经济换挡期。但与此同时,两大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增长,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这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来自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首先是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据统计,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1.50亿元,同比增长13.1%。由于武汉市未发布数据,与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西安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增速位居第1位。其中,主要商品销售额稳定增长,金银珠宝类增长11.5%,汽车类增长1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4%,家具类增长14.2%。
同时,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速,也是西安经济的亮点之一。在进出口上,西安经济增速依然保持高位。全市进出口总额203.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7%。总量居第10位,增速居第1位。未来,随着美光、比亚迪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西安进出口将加速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西安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
应对新常态 各项指标稳中有进
“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些都是对西安未来发展路径的一个很好诠释。虽然目前西安经济超高速增长时期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依然“平稳健康、稳中有进”,保持着较高增速。
据统计,前10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8.0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30.97亿元,增长12.3%。与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增速位居第2位。
前10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4615.25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民间投资2484.62亿元,增长22.7%。在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排位中(武汉市未发布数据),总量居第5位,增速居第6位。
财政收支增长有所加快。前10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4.17亿元,同比增长17.7%,较前9月提高0.7个百分点,总量位居14个副省级城市第10位,增速居第2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6.32亿元,增长15.6%,提高1.5个百分点,总量居第9位,增速居第6位。
打造升级版 重点项目建设提前“交卷”
在这些“稳中有进”的经济数据的背后,一系列“提质增效”的战略,正在逐步打造西安经济“升级版”,并显现出应有的效应。
我市坚持“二产三产并重、传统新兴并举”,深入推进“工业突破”,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促进了产销衔接、产能释放;加快渭北工业区建设,全力推进渭北工业区37个市级重点基础设施及中航重机基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我市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基地;同时,还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持续整治市场环境,发挥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
特别是,全市上下促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截至10月底,587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852亿元,占年计划的100%,较去年同期净增投资297.3亿元。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沣东新城城中村改造项目、东大街商贸综合提升建设项目等共计229个项目,已经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