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本民生保障经费递增机制实现全覆盖

20.09.2019  08:42

  

  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端)9月19日,西安市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涉及民生资金优先安排保障,实现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经费递增机制全覆盖,全市民政事业费支出由2012年的29.8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6.9亿元。

  农村特困人员

  基本生活标准全省最高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织密织牢民政兜底脱贫“保障网”,兜底脱贫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坚持纵向提高救助标准,横向拓展救助范围,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10大类制度为补充的“1+N”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标准为66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为450元/人/月,标准全省最高。2018年底,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兜底保障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在保障困难群体方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保兜底办公室”,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会商研判、联席会议和考核制度。印发《西安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将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320元/月、分散供养700元/月,增加了照料护理标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发放基本保障金800元,标准均为全省最高。

  全市建成各类

  养老床位5.6万张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奖励补助、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政策,大幅提高了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率先出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机构综合保险两项制度,惠及25万老年人和所有养老机构。

  同时,印发《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成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推广“虚拟养老院”“嵌入式养老”等新型模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引进中民、荣华等多家品牌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和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公建民营,目前全市已有7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比30%。今年5月,我省最大的“公建民营”项目西安曲江老年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养老机构2287个,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1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我市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工作全面加强并在全省推广。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设立网格单元6163个,网格员14193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达到2483个,注册志愿者119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392个,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4863人。出台国际化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建设市级“美丽社区”108个、农村社区综合示范点30个、精品国际社区10个。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