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环保总站的执法人员对黑河水质进行检测。(记者郝钟毓摄)
为了护好水源地“生命线”,有一群“孤独的人”,他们扎根深山18年,常年工作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日夜呵护着这一湾碧水……他们就是黑河守护者——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
9月1日,记者从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荣誉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近秦岭深处的“护水人”。
科技加持
构建三位一体水源地生态环境管控体系
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的黑河全长125.8公里,平均每年向西安市提供饮用水约3.8亿立方米,供水量占比超过76%,是西安市名副其实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广大西安人民喝上更加清洁、安全饮用水的关键。
据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站长王宏启介绍,黑河水源地保护区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市黑河环保总站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行全围网封闭管理;在黑河主河道等重点地段设立了警示标志;架设了25个远红外高速低照度无线传输云台摄像机,13个语音播报系统不间断进行宣传教育。
此外,在库区、库尾、源头建有4处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引进无人采样监测船;并联合周边单位常态化备战,定期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构建起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水源地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实现了水域岸线生态环境、人为活动、交通穿越等变化情况的动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躲滚石运垃圾
背后的艰苦不为人知
水源保护工作看似寻常,其艰辛却不为人知。黑河卫士们每年人均巡查20000多公里。遇上雨天,特别是大暴雨,一路山体滑坡随处可见,山上的滚石猝不及防就擦身而过,他们乐观地说:“我们巡查要勇闯三关,滚石关、翻山关、绕行关。”一次次惊心动魄过后,他们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这支队伍里,每张沾满泥土的脸,都愿为使命而战。清运队队长庞凯红,负责水源地垃圾清运,冬季漫天飞雪、山区行车险象环生;夏季天气炎热、蚊虫多,垃圾臭不可闻,在崎岖的山路上每天往返近200公里,年均清运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900余吨……但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留给大家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
陈河分站处于秦岭腹地,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站长齐江学带领同事们扎根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水源地环境巡查、执法等工作,巡查的时候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秦岭梁,遇到冬季下雪巡查时经常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到了饭点,也只能用馒头咸菜来充饥。
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从设站之日起就在此工作,除了生活不便,危险也无处不在。手电筒、木棍……这些装备必不可少。到了夜晚,野猪、羚牛等动物经常来院里“做客”,夏季蛇比较多,巡查时,张喜平和伙伴们通常会用手中木棍驱赶蛇,并在周边找一些废机油用来防蛇,“有废机油的地方蛇不来。”张喜平说。
探索形成“红色联盟”机制
黑河水质成绩单常年为优
据了解,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探索和形成了水源地内各企事业单位共建生态环境保护的“红色联盟”机制,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他们主动深入“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单位,手把手帮助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难题,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六稳”“六保”陕西省帮扶企业典型案例;在疫情防控中,他们主下沉驻地村镇,连续奋战36昼夜开展志愿服务,当地群众深受感动,自发赠送锦旗。此外,给农户和过往游客送去带有节水护水标语的环保购物袋、垃圾袋,宣传护水理念等都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这样,他们一桩桩地为群众解难题,一件件地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一起,筑牢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屏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黑河水源地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达标率100%。特别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较“十三五”期间又有明显下降,水质持续向好,西安人民享用优质饮用水源的幸福感明显增强。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高乐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