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进创新发展打造“硬科技”之都

22.05.2018  11:41

  2017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会上发言

  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王飞在会上发言

  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接受《硬科技之都》纪录片专访

  《硬科技之都》纪录片全景记录全球“硬科技”之都西安的发展历史和创新之路。

  “大国重器”,牵涉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必须”“牢牢”这斩钉截铁的用词,彰显的是大国重器在习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采冰;誓与风竞速,向海逐浪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不遗余力地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一大批世界先进、全球领先的大国重器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中国,正进入“惊喜不断绽放”的时代。大国重器,诠释中国实力。2017年的一场首届全球“硬科技”大会,把时尚、现代、科技的光环带给了西安。“硬科技”已经成为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学界、商界、政界乃至民间,均对其广泛关注。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举办的“西安‘硬科技’之都专场推介会”,无疑让这座城市再次沸腾起来。

   西安,迎来“硬科技”风口

  科技改变命运,创新决定未来。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城市更是如此。从宏观上看,“硬科技”是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具有高门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特点,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正因如此,“硬科技”创新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追赶超越步伐,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于去年举办了“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旨在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共享平台,汇聚全球顶尖的“硬科技”成果及人才,打造中国西安的“硬科技”品牌名片,形成“硬科技看西安”的共识,彰显西安发展“硬科技”的实力,打响中国的“硬科技”品牌。

  西安市以“硬科技”为抓手,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追赶超越,争做“硬科技”发展创新的引领者。据了解,目前全球有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IBM、三星、华为、中兴等“硬科技”企业均在西安建厂。此外,西安地区已经形成了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以西咸新区为代表的园区、基地和平台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这些都是西安市发展“硬科技”的有利条件。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强调,党的十九大把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嘱托,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对接,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紧盯追赶超越目标,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等攻关,努力占领发展制高点。

  西安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讯、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这八大产业集群无不与“硬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仅以西安光机所为例,该所已经成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截至目前,已经投资孵化了130多家“硬科技”企业,包括人工智能、光子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

  据悉,今年初西安高新区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签署光启全球黑科技创新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光启全球黑科技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项目将在西安高新区“再建一个光启”。创新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西安尖端技术研究院、西安未来技术研究院、西安光启尖端技术产业公司、西安光启未来技术产业公司、丝路总部大厦等。建设项目涉及超材料、民用新材料、柔性人工智能、航空器等尖端领域,涵盖了光启目前所有的主要研发方向、核心技术及所有业务。

  据了解,此项目计划5年内实现全面达产,达产后累计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并带动高新区及西安新材料、航空产业、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等领域深度发展。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西安要加快调整创新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同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加快补齐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等短板,着力打造三大万亿元级产业,着力培育6个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表示,西安正在打造“硬科技”之都,“硬科技”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新跑道,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强劲引擎。未来西安如何打好“硬科技”这张牌。“一是要着力提升科研质量和效益,推出一批叫得响的‘硬科技’成果;二是要软硬结合,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三是要大力推进双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上官吉庆说,“推动创新创业,核心是要推动新型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诚然,科技资源优势稳居前列的西安,有着足够的底气为“硬科技”代言。在不久的将来,西安的“硬科技”将比肩杭州的互联网、贵州的大数据、江苏的物联网……

   高精尖:西安“硬科技”的发展方向

  诞生于西安、广泛被科技界和社会接受和使用的名词“硬科技”,随着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也让科教资源丰富的大西安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凝聚科技力量,创新的交响曲在古都激荡。

  对于“硬科技”与西安的关系,西安提出“硬科技”理念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西安是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硅谷的。

  那么,西安在发展“硬科技”方面有什么优势?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西宁介绍,一是科技资源优势稳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陕西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176家,各类高等院校116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超过8000套。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为首批15个国家创新中心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在陕两院院士6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7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而陕西省的绝大部分科技资源都聚集在大西安区域;二是园区、基地和平台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目前,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靠前,西咸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陕西科技控股集团、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成功组建,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光电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中兴通讯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落户西安。

  “西安地区已经形成了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和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的创新模式(简称‘一院一所模式’),成为全国范例。‘一院一所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实现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保持院所创新动力的双赢。”李西宁说。

  基于这些高精尖的科技基础,如何乘势而上找到追赶超越的新跑道,抓住换道超车的新机遇,为西安的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对此,王永康表示,一是要坚定不移做响“硬科技”品牌。品牌是影响力,也是号召力、生产力。要始终把“硬科技”视为大西安最宝贵的城市财富、最亮丽的“城市IP”,坚定不移地加大创新力度、做响“硬科技”品牌,让“硬科技”的机遇充分勃发,让“硬科技”的潜能充分挖掘,让“硬科技”的精彩愈加绽放,为全市“硬科技”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做大“硬科技”产业。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要利用好、落实好《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等产业政策,加快推进西交大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部云谷等一批“硬科技”示范小镇建设,畅通“硬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做大“硬科技”产业规模,切实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实现中高速,努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要坚定不移地做优“硬科技”生态。“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要以“五星级”的标准、“店小二”的作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创环境、营智环境,努力构建更强动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具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更具魅力的生态宜居系统,让更多“硬科技”企业能够如鱼得水、茁壮成长,让创新创业的种子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

  发展“硬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前瞻布局,需要制度创新。陕西省省委副秘书长王飞表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西咸新区的体制机制相对灵活,能够为“硬科技”提供更好的发展政策和优越环境。

  王飞同时指出,为“硬科技”提供更好的发展政策和优越环境。需做到三方面:一是要夯实发展平台和基础条件,形成“硬科技”生态体系。打造一批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规范科技资源共享,推进“硬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配套服务。二是要完善“硬科技”发展政策、优化环境,为科研人员减少羁绊束缚。地方政府应成为科技创业人员的服务者,切实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支持等服务,构建充满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三是要加快“硬科技”的转化和应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要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优化扶持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硬科技’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紧盯‘硬科技’发展不放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下接着一下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作出西安贡献,从而为大西安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上官吉庆说。

   西安,邀您共圆“硬科技”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特别是从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2017年1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西安高新区建设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西安高新区“排头兵”作用。

  经过一年的发展,如今的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策源地,创业孵化全国领先,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拥有各类综合和专业性孵化器30余家,累计在孵和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2017年西安高新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累计认定107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30亿元,专利申请量3万件。新注册商标5900件,同比增长168%,位居全市第一。累计建成众创载体80个,投用面积398.84万平方米,创业载体及面积数均列全市第一。同时,2017年高新区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104人,培养和引进18名万千人计划专家、25个创新创业团队。这为西安高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迈进了发展“硬科技”之都的蓝图。

  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介绍道,我们所辖各区在着力培育发展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同时,通过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扩链、强链、补链”工程,优先承接国际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龙头企业和核心项目,着力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为什么西安走在了“硬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光华回应称,西安不仅科教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点布局的资深工业基地、“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之一,而且近50万人的专业科学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占比全国第一。

  方光华同时指出,西安市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创环境、营智环境,以科技产业技术为突破口,促进科技资源统筹和军民融合,提升成果产业化转化,走“硬科技”引领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弯道超车、产业转型升级,弥补西安发展“硬科技”过程中,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低的短板。“下一步,西安将把‘硬科技’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为此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方光华说。

  不妨看看“西安‘硬科技’之都专场推介会”上公布的《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十条”中明确,对新建的各级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成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重点支持;加大推进西安科学园建设、建设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促进“硬科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打造全球“硬科技”人才高地,加强科技大市场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如此强力的扶持、鼓励政策,彰显出西安市十足的诚意。

  同时,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市人民政府支持,西安西咸新区及中科创星共同发起,清科研究中心、中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及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联合编制的《中国硬科技产业投资发展白皮书》也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西安‘硬科技’之都专场推介会”,让观众和投资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西安“硬科技”之都的政策和环境。

  《硬科技之都》纪录片已经开拍。该纪录片将带领观众全景感受“硬科技”的魅力和未来的西安,全景记录“全球‘硬科技’之都”西安的发展历史和创新之路,全面展示“硬科技”技术,普及“硬科技”理念,让观众深刻感受“硬科技”之都西安的魅力,让世界了解西安“硬科技”产业领域,吸引相关产业虹吸对接,吸引高端智库人才走进西安。“纪录片将成为一个桥梁和纽带,让世界了解西安,深刻感受西安‘硬科技’,打造中国‘硬科技’高地。”方光华说。

  据了解,由国声智库策划推出的图书《硬科技时代》也在编纂中。该书将以大国科技、“硬科技八路军”、“硬科技会客厅”、“硬科技之都”、“硬科技时代”五个篇章,系统呈现我国“硬科技”的发展现状和远大前景,展示“硬科技”各领域的实力潜力,呈现“硬科技人”砥砺奋进的风采和思想,阐明“硬科技”发展对于我国一系列战略性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今年11月8日,“硬科技”产业的盛会——“2018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又将在西安隆重举行。西安这个拥有古老历史的丝路之城,正在用新思路在新丝路上打造一个创新之城,朝着“硬科技”之都的目标不断前行。

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