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教育不断前行 努力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正在建设的经开四小学校二期效果图。
■记者 马相
“把发展教育作为最大民生。”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教育新期待,把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近80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精准帮扶……一个个教育大动作彰显着西安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态度,西安市正在着力解决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三年行动计划 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这么多新建学校集体开工,让家长们看到了西安对基础教育发展真抓、真干的决心和态度,对未来孩子上学的担忧也少了很多。”家住芙蓉西路的一名家长说。10月下旬,我市各区县、开发区组织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给不少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今年10月10日,《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我市将立足实际,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教育强市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推进解决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老师们热烈地探讨教学业务。(资料图片 记者 李福民 摄)
根据《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未来三年我市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市级设立3年不少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将根据学校建设任务完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给予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奖补。
为保障学校建设进度,简化审批流程,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建立了“学校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加快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雁塔区、未央区等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我市计划2020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其中幼儿园66所、小学71所、初中25所、高中8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
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内生动力,由学校自主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层干部,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设立2亿至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奖励200所办学水平提升成效明显的学校。到2021年,实现公办幼儿园提升改善项目全覆盖,新创建等级幼儿园100所,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我市将着力提升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到2021年,将培训教师6万人次,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卓越教师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师100名,形成校园长队伍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10月28日,曲江新区第五小学开工仪式现场。 (首席记者 李明摄)
“名校+”工程惠及学生92万人
“名师公益优课”常态化开播
“名校+”工程是我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教育联合体的组建,加快了一批薄弱学校的优质化进程,增加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后宰门小学是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到后小上学,是以前好多家长的梦想,现在孩子能在家门口的明欣分校上学,我们也一样安心。”后宰门小学明欣分校学生家长谢女士说,新城区的后宰门小学与明欣小学自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以来,“+校”明欣分校坚持与“名校+”后宰门小学共上一堂课,共读一本书,同分享优质课堂,使得明欣分校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不用换学校也能享受到后小老师的授课,用上后小的校本教材,参与后小的活动。”
“采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办学模式,将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成建制移植到薄弱学校,更大范围内缩小薄弱学校与名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使区域内教育资源从‘高峰’走向‘高原’,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和家长。”西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07个。市区级联合体内管理人员交流2788人,教师交流10694人,“名校+”工程惠及学生92万人。
一长多校是“名校+”工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由一所名校校长同时担任一所或几所薄弱学校校长,把名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团队移植到薄弱学校。26中与93中“名校+”教育联合体采用的就是一长多校模式,经过26中的帮扶,原93中,现为“26中南校区”,成功摘掉“薄弱”帽子,让学生、家长及群众纷纷为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点赞。
为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县流动,市教育局还有针对性地组建了跨区域“名校+”教育联合体。高新一中与阎良区西飞一中通过结对帮扶模式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在西飞一中设立合作班,实行高新化管理。双方在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考试评价等方面深化合作,高新一中专派执行校长具体负责合作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并为合作班推荐引荐优秀教师。
“不需要外出给孩子花钱补课,每周在家就可以免费看‘名师网络课’。”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的家长李慧慧说,自己孩子成绩一般,自从有了“名师网络课”,孩子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李慧慧所说的“名师网络课”是今年6月市教育局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师资力量还不均衡的状况,组织全市首批12个“名师+”研修共同体102名骨干教师,推出的西安市“名师公益优课”,在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上免费为广大中小学生播出。截至10月底网络上课101节,累计点击播放77.3383万次。
大力抓重点 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抓“普惠”。稳步推进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扩大任务,采用“分区施策、综合奖补”的方式各区县开展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加快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步伐,提升保教质量内涵发展,真正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市本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14亿元用于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和改善硬件环境。目前,全市上、下半年共创建市一、二、三级幼儿园32所、69所、60所,2019年优质资源覆盖率将达到63%。
义务教育抓“均衡”。根据《三年计划》,制定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及消除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到2021年,新城区、阎良区、高陵区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验收标准。坚持按照学区划分范围招生,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启动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平台,实现网上报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排队的目标。安排义务教育新生入学24.66万人,确保我市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四证”审核制度,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新生有序入学,切实做到了“应入尽入”。
素质教育抓“全面”。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8所;2018年、2019年先后创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初中、小学训练基地各15所;近四年在69所学校开展了交响乐、戏剧戏曲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截至2019年创建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29所;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57所。
高中教育抓“特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30所, 占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7.5%。鼓励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育人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办学特色,普通高中形成优质共享、特色鲜明、品牌示范的改革发展新格局。探索普通高中与大学联合开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途径,推进育人方式变革。10月19日,48名重点高校知名教授对我市30所省级示范高中学生进行面试,50名学生顺利通过答辩并得以“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特殊教育抓“保障”。今年高陵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阎良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在筹建之中。市教育局与各相关区县党委、政府签订了43所融合幼儿园建设任务以及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各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责任书。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02名残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6%。构建形成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得到较好保障。
职业教育抓“提升”。3所中职学校进入全省高水平示范中职创建单位,16所中职学校进入国家“1+X”证书试点单位,13个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联合办学。同时,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体系日趋完备,社区“15分钟教育圈”正在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大学1所,社区教育学院15所,社区教育学校137所,社区教学点871个,社区教育示范教学点36个,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学习需求。
西安市正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现代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走在全省全国教育发展前列,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西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