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着力创业环境 着眼创新效率

26.05.2015  16:02

      年幼的孩子打针时的嚎啕,让父母宛如疼在己身。米磊就是这样一位有过“虐心”经历的父亲。“孩子血管细、不好找,扎了几次才扎好。”听着女儿的哭声,米磊想要发明一种能够让护士清晰看到血管、找准扎针位置的设备。这样的灵感立即受到西安高新区等多方面的重视,在米磊就职公司及其大股东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协同研发支持下,仅仅3个月后,被誉为“扎针神器”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终于研发成功。

      “神器”甫一投放,便赢得了市场的追捧,占领了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去年“扎针神器”还随中国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从一次偶然的陪诊灵感,到创造出一款广受欢迎的医疗器械,米磊的成功正是西安基于丰富科教资源而精心营造的万众创新环境的缩影。如今,像这样的新点子、新创造,在古都西安数不胜数,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被精心呵护,茁壮成长,成为西安实现创新转型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专门设立了科技大市场,解决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技术交易、公共检测检验以及大型设备共享等方面的难题。几年来,在科技大市场的各类服务平台上汇聚了7000多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和16896位行业专家以及7700多家科技企业的供需信息。科技大市场创建的凡特网,是国内首家市场化运作、基于B2B商业模式的分析测试服务交易平台,以实验室分析测试服务为交易主体,融合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等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为众多创业小企业分析测试、检验检测提供快速、准确和高效的撮合交易、在线支付、样品物流以及各类相关的增值服务。据统计,2014年,西安技术交易总金额达530.53亿元,连续4年实现百亿元增长,本地交易占比达33.93%。

      如果说每年百亿元的增长量令人欣喜,那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量连续4年年均递增50%以上则更令人兴奋。有专家评价,这显示当地企业的创新性成长基因正在快速滋生、裂变,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得到实质性改善。

      被资本市场誉为“黑马”的西安隆基股份是一家民营光伏企业。两年前全国光伏产业景气低迷,隆基也经历了阵痛。为保持单晶硅片的技术领先地位,隆基股份咬牙持续投入资金开展前瞻性研究,其研发中心迄今已拥有海内外246名技术人才,建立了6个专业研究室,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实验基地,1个专业检测室。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说,企业发展的“逆袭”,与西安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雪中送炭”的扶持密不可分。隆基股份所在的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加快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提供担保支持;公司还因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迅速被省市工信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确定为创新典型,并给予资金扶持及利税扣除,“这些扶持措施让我们渡过了市场萎缩、研发投入加大、资金短缺的难关。

      为了鼓励以创业促创新,西安市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出台了“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未来3年达到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部纳入支持范围。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打造小巨人企业为重点,通过市场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和政策资金措施,引导创新链、资金链向企业和产业聚焦,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去年,西安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3%,高出全国3.2个百分点,全年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430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3%。2015年西安把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作为重中之重,要求西安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年内打造领军企业40家,力争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表示,“在新常态下,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活力,关键在于精心营造市场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环境,创业环境好则创新效率高。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