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迈入超大城市圈 常住人口达千万级
2018年1月10日,“百万大学生留西安”首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资料图片)首席记者王健摄
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红利效应显著,人口性别比逐渐下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24日,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西安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017年和2018年
全市净迁入人口88.79万人
伴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生育水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演变。
“十二五”期间,西安年均出生人口数量为8.52万人,出生人口规模基本触底。2014年至2016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0.11‰、 10.15‰和11.54‰,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64‰、4.64‰和6.14‰。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2016年,西安市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拐点,人口出生率上升1.39个千分点,新增出生人口1.32万人。2017年在二孩效应和户籍新政的双重作用下,全市人口出生率继续走高,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人口出生率上升1.08个千分点,新增出生人口1.91万人。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达12.23万人,达到近27年来的峰值。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落地实施,以及“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百万大学生留西安等各种利好政策的推进,西安市吸纳了更多更优质的人口资源,2017年和2018年,全市净迁入人口达88.79万人,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净迁入人口的三成以上,人口迁移成为此阶段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创造出西安人口新的增长极,截至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922.82万人,常住人口达1000.37万人,西安市正式迈入“超大城市”圈。
去年全市高校在校生127.13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25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始终坚持“教育奠基,科技兴市”的方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形成了多种类、多层级的教育体系,使西安市人口文化水平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主要表现在:
——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2015年每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880人,是1964年的14.3倍;每十万人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口为19800人,是1964年的5.4倍;每十万人拥有初中学历的人口为31370人,是1964年的3.5倍;每十万人拥有小学学历的人口为13670人,是1964年的41.3%。
——高学历人口大幅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仅有1374人,1978年增加到28785人,2008年达到了60.10万人。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共63所,在校学生127.13万人,较2008年相比人数翻了一番,是1978年的44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25倍,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少数到大众的转变,教育层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盲率大幅度下降。1964年,西安市文盲人口为100.87万人,文盲率(指文盲人口占1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26.18%。到2010年,文盲人口下降为13.59万人,文盲率降至1.60%,较1964年下降24.58个百分点。
——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随着人口文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全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2000年,西安市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3年, 2010年达到10.62年。
人口性别结构逐渐优化
总人口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人口性别结构逐渐优化,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呈现下降趋势。按户籍人口计算,1949年全市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1.42,到2018年人口性别比为100.04。自2003年以来,西安市男女比例失衡状况逐年缓解,总人口男女比例已连续15年下跌。男女人口数量差从2003年的24.0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0.2万人。表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发生转变。
此外,西安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1964年,西安市城镇人口为228.2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29.99%,到2018年城镇人口为740.3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74.01%,提高44.02个百分点。
首席记者梁璠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