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十二五”完美收官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启新征程
本报通讯员 李群刚 马东芳 记者 王晓阳 王罡
站在这新旧交替的节点上,回望、盘点“十二五”西安高新区交出的历史答卷,一串串令人欣慰的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留给我们温暖的回忆:
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强生项目落户高新区,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上升到新水平;
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西安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分项指标排名第2位;
建设了全国高新区中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征集了1.3万家科技企业信用信息;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205项审批服务事项中85%以上做到即来即办,打造了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
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启打造“一都四区”之路……
五年来,西安高新区只争朝夕,用跨越发展的成绩展示了高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严峻形势下,西安高新区始终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实现了逆势增长,为快速发展积蓄了更强劲的动力。
综合实力提升 蓄积发展动力
综合实力要看经济指标。五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均翻三番有余,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步步高”。
据统计,2015年,预计全口径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2750亿元和295亿元,是2010年的3倍和3.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8.42%和25.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3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速为16.3%,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75%。
同时,西安高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预计高新区生产总值占陕西省和西安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8%和12.1%;实际利用外资额占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比重分别为36%和41%,引进内资占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比重分别为9.1%和26.7%;进出口总值分别占全省和西安市的68%和71.5%。
西安高新区先后推行服务承诺、超时默认等六项服务制度,205项审批服务事项中85%以上做到即来即办,打造了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2015年,又在行政零收费的基础上将现有的59项审批事项精简至33项,精简率达到44%,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服务环境。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成为西安、陕西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西部经济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先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 特色优势凸显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优化服务、组织对接等举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优势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行业巨头纷纷加盟,推动产业升级飞跃。
据悉,2015年,高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4%。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四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865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5%,占高新区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