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黑救护车"调查 业务大多来自医护、保安介绍

07.09.2015  08:19

    在大型三甲医院内的卫生间,尤其是急诊科的卫生间里,很多人都发现过黑救护车的联系卡。若干年来,黑救护车蒙着“面纱”在人们视野里时隐时现,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虽然它从未被“正名”,却似乎永远也不会消失。

    >>从业者说

    干了几年护工后跑起“黑救护车

    开了十几年黑救护车的刘刚(化名)起初并不愿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但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简单说说”。

    刘刚是陕北人,今年50多岁。说起他干这一行,可以上推到1995年——“当时我爸在老家开石头受伤了,拉到县医院,医生看不了,就送到西安来了”。

    到医院后很快就安排了手术,可是由于父亲忽然染上急性肺炎,手术只好等随后再做。带的钱不多,医院也不让陪床,刘刚只好睡在马路上,随着天越来越冷,他有点吃不消。后来,一位好心护士知道了,给护士长一说,安排他在科里当了护工。干了约两个多月,刘刚父亲的手术做完回家休养,刘刚留在了医院,他渐渐知道了送病人出院的所谓救护车,并不是医院的正规救护车,而且其间的油水不低。

    “那时候跑一趟省外挣个五六百(元)到七八百(元)很正常,而且车少,讨价还价的都不多。”刘刚说,1999年,他回老家叫了个会开车的亲戚,贷款买了辆二手面包车,就到西安干起了“救护车”的营生,“在医院待了好几年,跟周围好几个科室的人也熟了,所以不长时间就干起来了。

    开始是金杯面包车,干了两年贷款还完,车也换了新的。刘刚透露,有人说黑救护车比较蛮横,其实有时候患者也不讲理,“有一次人送到半路不行了,我们还没说要钱,人家说车开的有问题,最后差点被扣车……”为了避免类似问题,车老板开始维持一帮“闲人”,保证生意成功。

    “现在都形成规矩了,送人前先给钱。”刘刚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跑救护的车还不多,到2000年以后,车就一下多了起来,很多人从最初的一辆车发展到了两辆、三辆,几乎都把钱赚了,“好像看病的人也多了,有时要车的电话一天就不停……

    >>需求有多大

    外省患者多 很多要车送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的三甲医院月门诊量,均已破万,一些实力超强的大型医院,年门诊量甚至超过了200万,直逼300万。这其中,外省门诊患者几乎占到了百分之三十。

    “周边的甘肃、河南、山西等省,常有患者到陕西就诊,大多做了手术的,都得找车回去。”一位某大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华商报记者,究竟每天有多少外省人要找车回去,很难统计,但从就诊基数看,绝对不少。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较多,脑梗、心梗等重病,即使出院了,也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坐班车回家,而是要找救护车,骨折的病人几乎都要找车。”这位医生透露,由于目前救护车并不出省,因此患者家属只能找黑救护车。

    西安急救中心主任李学敏介绍,正规的救护车主要担负着院前急救任务,从《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对急救车所规定的性质看,院际之间的护送病人并不在正规救护车的业务范围之内。

    “正规救护车,主要从事的是院前急救,即从事发地到医院这个区间。”李学敏指出,很多人指责医院的救护车不送人(出省),实际上是不了解正规救护车的业务。

    >>业内规则

    业务大多来自医护、保安介绍

    华商报记者半个多月的暗访调查发现,目前的黑救护车主要集中在市内的三甲大型医院周围。而其他医院,这些黑救护车以联系卡或以熟人联络的形式,保持着一定的业务。

    一位知情人认为,靠联系卡来联系业务的实际上只占黑救护车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来自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保安的介绍,“车主们一般都跟院方的很多科室医护人员有联系,也愿意花钱维持一些关系,像很多保安都与车主关系不错,也都备着一些车的手机号码,只要生意做成,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好处”。

    实际上,这些或明或暗做着业务的黑救护车目前已经淘汰了老式的金杯面包车,而剩下高仿车和商务车两类。高仿车改造得与正规救护车外形相似,有警灯、有急救标志。7座的商务车在黑救护车中占了大多数,一般人很难判定其是否是黑救护车。

    西安某大型医院的急诊护士小胡告诉记者,这些车有的就停在医院的停车场里,有的则停在外面,由于有的车的车主本身就是大夫,因此停放的费用并不高。

    >>市场行情

    高于救护车、出租车标准

    这些车辆在发车前,通常车主与患者家属之间已经讲好了价,这个价格不仅会远远高于市内急救的运送价格标准,也会高于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从华商报记者的暗访来看,出省一般会在五千元以上,而省内,也大多超过了两千元,当然,车主也会在谈价前先问明患者病种、年龄以及伤愈程度,从而根据运送的难度来酌情增减收费。

    据了解,黑救护车通常会参照正规的急救车找好合作的出诊大夫和护士,一旦患者家属有需求,便会随行出诊,而这些大夫和护士大多没有行医、护理资格,但每次费用则要比正规医生30元/次的出诊费高三倍还多。

    相比于商务车,高仿的黑救护车往往收费会略高些,一位曾做过多年急救工作的人士介绍,高仿车在路上跑,要比商务车有恃无恐得多,“通常交警也不敢挡,害怕万一因拦车耽误了病人病情”。

    除了高仿和商务两类黑救护车,华商报记者还发现了多辆黑救护车。如在席王街道办辖区内的某小区,记者就发现3辆标有“陕西急救”的“黑救护车”,这些车不仅有叫车电话,车前还贴有某分局的车辆出入证。

    >>政策限制

    急救站救护车不能干“私活

    “去年一年共接到46万次电话,平均每天接电话1285次。但是出车率只能满足呼叫总量的30%,排除其中的骚扰电话,出车率大概能满足50%。”李学敏告诉华商报记者,按照行业标准5万-10万人口密度应配备一辆救护车看,目前西安城六区的救护车数量距离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虽然中心在基本满足市内急救任务后可进行急救外服务,但实际上受运力所限,这项业务并没有开展。

    据了解,西安城六区现有25个急救站,其中主班车共有30辆,备班车34辆(备班车一般不跑)。此外,周边区县还有13个救护站,45个农村急救点。

    由于急救工作主要是从“事发地到医院”,因此从医院到医院,从医院到家等,并不在正规救护车急救范围之内,但事实上在这方面患者是有需求的。

    >>政策空白

    医院救护车大多闲置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当前依托医院建立的急救站外,几乎每家医院本身也有至少一辆救护车,可是,这些救护车除参与必要的、急救中心的急救任务外,大多闲置,而闲置的原因既有业务上的问题,也有编制方面的障碍,更有收费方面的掣肘。有业内人士透露,医院的救护车以前也曾送过病人回家,但由于频频发生患者家属因情绪问题扣车、殴打医护人员的事,致使该业务逐渐萎缩、停滞。而在编制上,医院人员是按床位设编的,多少床位配多少医护人员,由于救护车无固定床位,因此无法给救护车配专职大夫和护士。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由于政策空白,医院救护车至今没有收费标准。对此,李学敏指出,没有收费标准,显然就无法从事开展急救以外的、院际间转送病人的业务。

    制度对医院救护车的限制,无疑都给黑救护车满足患者需求提供了巨大空间,而时至今日,这一空间未见萎缩。

    交管:特行车难查 卫生:没有执法权

    对于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卫计委医管局医政处的负责人张一力日前指出,将会通过增加急救网络医院数量来逐渐缓解救护车数量少的难题。同时他还表示,针对黑救护车问题,将会在近期通过下属单位,对黑救护车进行大力度查处。可是,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黑救护车,并不容易。

    今年8月中旬,华商报报报道了甘肃患者家属遭遇黑救护车“挟尸要价”一事,对此事,西安市卫生局、西安市整治办等多家单位都表示非常重视。然而,市整治办将查处工作分派到灞桥区政府和新城区政府后,最终由于黑救护行为无法界定、执法又没有权限等方面问题,无奈地画上了休止符。

    市交管部门介绍,由于黑救护车没有明显标识,且“救护”属“特行”,因此难以对其查处。而西安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该局只是卫生管理单位,没有执法权,故不具备这方面职能,可让记者不解的是,2006年时该单位曾对黑救护车进行过多部门联合查处。当询问及该局当年具体的查处情况如何时,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因来得较晚,并不知情。

    “国家没有具体的整治办法。”很多从事急救和医疗工作的人士均表示,截至目前,在就如何监管黑救护车方面,国家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因此,亟须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有关人士指出,目前黑救护车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的普遍问题,并且“城市越大,现象越突出”。但不管又不行。当前的黑救护车,除难以保证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出诊,更难以保证司机能真正良好地驾驶救护车;同时,同行间的无序竞争,车主与患者家属的纠纷等等,都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无一不关系着患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