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相关部门编制的各类规划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各级、各类规划之间普遍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和整体治理目标实现。九三学社中央建议,通过构建“规划一张图”体制机制,提升规划体系的战略性、协同性和动态性。
现状:
当前,我国实现“规划一张图”主要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利益障碍。受部门利益影响,相关政府部门总希望成为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中的主导者。一些部门垄断规划特定信息,并通过信息有偿提供、设定资质认证等方式进行隐性政策寻租。在现行政绩考核框架下,各地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重增长、轻约束,重城市、轻农村,重地上、轻地下,重专项、轻协同。
二是信息障碍。基础技术信息缺失、片面,质量标准各异,采集数据不全面。部门数据信息分割,很多重要的规划编制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信息封锁,共享程度低。信息统筹管理和共享不足,尤其是统筹公共资源信息采集、使用的主管部门不明确,缺少统一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机制。
三是技术障碍。规划编制基准和基础分类体系不兼容,不同部门编制的不同规划所采用的基础分类体系截然不同。各类规划的有效时限不一致。规划编制手段落后,整合多学科方法和工具的手段不够,信息集成程度较差,不能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精确发现并把握规律与发展趋势。规划人才缺乏,尤其是掌握各类规划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复合型规划人才严重匮乏。
建议:
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
强化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以生态文明作为未来各类规划编制的核心依据,全面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强化上位规划的权威地位,确保下位规划必须符合上位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组织编制和审批各项规划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强化约束性规划的刚性作用,尤其要突出资源环境类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实现“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
推动规划本底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加快建立规划本底信息数据库,以地理国情普查为契机,按照统一分类体系、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精度、统一工作底图、统一基准时点等要求,建立全国地理国情数据库,并充分接入其他有用的基础信息,作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本底信息数据库。完善规划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并强化主管部门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部门数据分割和信息垄断格局,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内容外,一律予以公开。强化规划信息数据库应用开发,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实现空间数据市场开发应用,建立以规划信息为基础的互联信息产品。
建立健全规划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及实施的会商机制和协调机制,统一划定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确定几大规划之间应相互协同的基本内容和主次关系。明确划定各项规划编制的先后时序与有效周期,确保各类规划之间的前后衔接和延续,构建统一规划体系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加强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协同,首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
改善规划编制技术手段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尤其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规划编制数据分析、预测、模拟和成果表达,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规划人才培养与引进
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规划编制、管理人才,尤其应注重引进和培养既熟悉规划技术知识又熟悉规划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规划编制管理和协同能力。(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