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读懂陕西故事

11.04.2019  11:22

  在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进程中,三秦儿女与沿线国家人民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共同为描绘好“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本报即日起开设“‘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专栏,陆续推出陕西与沿线国家人民交往中的感人故事,展现彼此之间的真情实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意愿。

  “‘搅团’就像玉米面粉果冻。”一位外国朋友对陕西搅团的描述形象而具体,不过他并没有品尝过这种美食。带他“”到搅团的是一部英文版的陕西本土小说。

  “搅团”“棣花镇”等陕西元素不断出现在外国朋友视野中,这是因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胡宗锋、副教授罗宾·吉尔班克带领团队用英文翻译陕西本土小说,小说英文版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逐渐走入外国文化市场。

  3月17日,在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宗锋回忆起当初的想法时说:“陕西是文化大省、文学重镇,我们就是想把陕西本土小说推介到全世界。上学期间,我就想用英文翻译贾平凹的作品,随后写信给他说明了意向,他非常支持我的想法。”1999年,作家陈忠实给胡宗锋来信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英文翻译对陕西作家只有好处而无一弊……

  在陕西本土作家的支持下,胡宗锋和团队开始着手进行陕西本土小说英文翻译工作。胡宗锋说:“深入理解陕西文化,了解词句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做好陕西本土小说的英文翻译工作。”胡宗锋要求团队要做到音译、意译和注解相结合,努力让每一位外国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英文版的陕西本土小说,感知陕西文化特色。同时,翻译团队和作者保持长期沟通,经常会就某个问题与作者反复讨论,最终达到最佳的英文翻译效果。

  文学作品翻译不能等同于一般翻译,它不仅追求真实、准确的词句,而且要具有文学色彩。文学作品翻译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文学感悟能力,而且要善于运用准确、传神的语言表现作品的意境。因此,文学作品翻译人才可遇而不可求。2008年,中世纪英语文学博士罗宾·吉尔班克从英国来到西安,随后在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罗宾·吉尔班克有很深厚的文学基础,并且对陕西文化非常感兴趣,遂逐渐参与到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陕西本土小说翻译工作中。

  2010年,胡宗锋和罗宾·吉尔班克用英文翻译的小说《黑氏》在美国《新文学》杂志刊发,得到了美国专家学者、读者的肯定和赞誉。这部小说的刊发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胡宗锋和罗宾·吉尔班克带领团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陕西本土小说的英文翻译工作中,立志让世界各地的读者熟知中国小说,让陕西作家走向世界。

  怎样用更地道的英语表现充满陕西元素的陕西本土小说?这是摆在翻译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罗宾·吉尔班克把公交车、菜市场、公园等地当成了“方言课堂”。同时,罗宾·吉尔班克经常追随陕西本土小说中主人公的脚步。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到吴克敬的西府,从叶广芩的青木川到贾平凹的商州,他领略了陕北民歌和关中秦腔,知道了扶风、岐山两地臊子面的区别……在西安生活了10年左右、走过大半个陕西之后,罗宾·吉尔班克用英文翻译的陕西本土小说既不失陕西特色,又能传递作品的意境。

  罗宾·吉尔班克说,他愿意用英文翻译更多的陕西本土小说,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认识陕西、了解中国,让这些作品搭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罗宾·吉尔班克坚持以外部视角记录陕西。在《罗宾博士看陕西》一书中,他这样说:“从三原和泾阳的黄土地到眉县富饶的苹果园,从咸阳的渭水到渭南的煤矿……希望此书能让更多的读者走进中国、了解陕西。

  今年年初,红柯作品集《狼嗥》英文版、吴克敬作品集《血太阳》英文版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作家吴克敬对作品的英文翻译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感谢。这两部作品是胡宗锋、罗宾·吉尔班克翻译团队出版发行的“陕西故事”系列作品的部分成果。

  《狼嗥》《血太阳》的英文版也是西北大学“陕派作家作品译介与地域文学英译理论构建”项目的系列成果。胡宗锋说:“学校特别重视我们团队的陕西本土小说翻译工作,专门设立项目支持我们发展。我们团队会持续做好翻译工作,逐步将陕西本土小说、陕西本土作家、陕西文化推广到世界。

  如今,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研究、译介陕西作家及其作品,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的翻译团队。目前,该团队翻译了贾平凹、陈忠实、红柯、吴克敬等作家的作品,向世界“转述”陕西故事。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