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两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省上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完善惠民政策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移民搬迁到脱贫攻坚,从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从产业扶持到职业农民培育……千方百计让农民脱贫致富,鼓起腰包,过上好日子。
“这几年,赚钱的路子多了,只要肯干,没什么不行!”日前,陇县温水镇坪头村村民谢存菊说,这两年她家的进项可不少:家里3亩地流转给了农业园区,又和园区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收入2600元,加上老公外出打工和土地流转费,全家年收入至少在6万元以上,比3年前翻了一番。谢存菊,只是我省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各地加快城镇建设,完善各种惠民政策,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范围,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2015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9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速达14.2%,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快于城镇居民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也从3.1:1缩小到3.06:1。
“现在收入多了,住得也敞亮了。”洛川县交口河镇弥家河村村民屈万平,得益于“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政策,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山下宽敞明亮的新家。他利用互联网销售苹果,光今年中秋节当天,就接到网上订单16个,卖出苹果212箱、核桃68件,以及红枣、小米,销售额高达24888元。
劳务收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洽谈会,帮助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及农村毕业生就业创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民本地非农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5.5%。同时,新农合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家庭多种经营,尤其是农村居民第三产业收入增长,都成为农民有效增收的重要保障。
特色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同时催生了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就洛川苹果来说,去年全县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80万吨,产值达3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1万元。同时,加工业、物流、电商以及旅游业纷纷崛起。洛川苹果,成为陕西一张靓丽名片。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例如城固县依靠柑橘产业,年产值逾5亿元,主产区农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科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内在动力,也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并取得较好成效。大荔县双泉镇南太奇村农民周义宗,在政府帮助下,不但给自家冬枣大棚购进了进口水肥一体化、大棚加热、温湿度调节显示等农业高科技设备,还利用“LED”半导体光源,为促进农产品健康生长调节红、黄、橙等单色光照,进行科学“光谱配方”。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还实现了提前半个月上市。他的5亩大棚冬枣,年收入40万元,比普通大棚效益高出近4倍。
近年来,我省农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各地依托资源,纷纷做大做强集农家乐、特色小吃、民俗展览、农耕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使“农村变成了景区”“农田变成了景观”“农产品成了旅游产品”“农民成了旅游从业者”。仅旬邑县乡村特色旅游,就使全县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如今,无论在关中、陕南,还是陕北农村,处处可见新建社区民居,不仅环境优美,且配套设施齐全。现代化的家电,纷纷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摩托车、小汽车也成为很多农民的代步工具。农民的笑脸和笑声,都印证着农村的巨变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