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助残落地生根
日前,西安博纳新天地国际影城为包括视障人士、聋哑人在内的300余名残疾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放映会——放映大厅里,借助手语老师的翻译和志愿者的旁白,视障人士和聋哑人欣赏到了最新上映的影片。这是陕西开展文化助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陕西各界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助残活动,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播给残疾人的心灵播撒阳光、注入力量。
我省有249万名各类残疾人,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某种原因,丧失了身体的某些功能,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但他们在精神上和健全人一样,需要通过文化学习来滋养心灵、启迪心智、认知社会。关爱残疾人,不仅要从物质上给予他们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举措,能够提振残疾人战胜困难的勇气,温暖他们的心灵,助力残疾人培育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奋进。
文化魅力,浸润人心。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文化助残就是将美集中展现给残疾人,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让他们找到能够寄托对生命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载体,甚至还可以让一些残疾人发现自己所具有的天赋和特长,从而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关爱残疾人,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欣赏美、接触美,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文化能够给人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艺术熏陶,让坚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融入观众的内心。在文化助残活动中,有不少残疾人艺术家展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这些残疾人艺术家本身就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可以给更多残疾人榜样的力量,帮助残疾人找到自尊和自信。
要让文化助残落地生根,首先要找到适合残疾人的文化,搭建起残疾人能够参与的平台。有关部门可以依托和利用已有的社区文化资源,开辟场所,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其次要找到合适的助残方式,搭建起残疾人广泛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比如,倡导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为残疾人开放,提供无障碍服务;举办适合更多残疾人参与的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发展雕刻、绘画、刺绣、泥塑等残疾人能够参与的文化产业,让更多残疾人放飞梦想。文化助残不能只在某些节日开展,要实现常态化,从而让文化活动切实融入残疾人的生活。
-----转自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