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库区孩子的梦想:记大荔县赵渡初中残疾教师邓健
30.11.2015 18:38
本文来源: 教育厅
大荔县赵渡初中残疾教师邓健
大荔县赵渡初中残疾教师邓健
赵渡初中地处黄河滩区,是三门峡库区一个移民乡镇,条件十分艰苦。对于这里的每个移民家庭来说,唯有教育才能让孩子拥有一片新天地。邓健深知自己肩负着移民家庭的重托,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一干就是20年。20年里,他用爱心、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托起了孩子的明天。 身残志坚挑重担 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这个被认定为二级残疾的青年教师便将“用知识改变命运”作为自己教学的座右铭。 肩负着赵渡父老和全校师生的重托,邓健勇挑重担,走上了初三数学的岗位。他整天吃住在学校,一周5天,基本不出校门,一有空就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苦钻研、克难关,硬是把学生眼中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通俗易通。 为了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辅导,邓健提议将初三的两个班分开辅导,但这样一来,他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最多时达到了8节,至少要在一楼和二楼之间跑10多趟,这对身体残疾的邓健来说,并不容易,但他痛并快乐着。 “乡亲们把娃娃送到学校,就是把希望交给了老师。教不好娃娃,咱对不起乡亲们的这份信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他的付出得到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
创新教学提兴趣 作为初三班的班主任,其工作涉及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邓健多年来坚持定期家访,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自掏费用给予资助,激励学生勇往直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意识,他创新教学方法,多次钻研实践,制订出了《推进式小组竞争机制》班级管理方案,通过代课教师试讲、特长学生演讲、重要阶段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力度。他设计的“重塑自我、迎接初三挑战”“自己命运自己把握”等九个不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群情激发,学习积极性大增。他的教学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新点,使学生能以高昂的姿态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他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我觉得教师就是河边的摆渡人,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向一个新的彼岸,是我的责任。”言谈中,透露出邓健对库区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屡遭不幸意志坚 事业刚有起色,家庭的不幸却接踵而至。妻子因不堪家庭重担离他而去,紧跟着老父亲也与世长辞,更不幸的是,他女儿在7岁时被诊断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省医院要求24小时特护。看着病床上孱弱的女儿,想想学校里还有毕业班的学生。他含泪对病床上的女儿说:“你是爸的骨肉,爸放不下你,但毕业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也需要我呀!”孩子住院的那些日子里,邓健在省医院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一节课。 由于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强度非常大,他的身体每况愈下。2010年7月他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伤筋动骨100天,但他却拄着双拐提前到学校上课。每一节课下来,他都满头大汗,腿痛难忍,学生和老师每每看到这个场景,心疼地直掉眼泪,都劝他伤养好了再上课。可他却说:“现在学校教师比较紧张,大家都很忙,初三学生学习很关键,不能耽搁!”由于恢复不彻底,导致他终身残疾。
在大荔县举办的“扎根边远,安贫乐教”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中,邓健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广大教师,激发了更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移民库区教育事业的决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使他成为了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他还多次为渭南师院及全县多个中小学做了《昂首做人 低首处事》等为题的报告,赢得了学生赞赏和敬佩。 年复一年,邓建用他无微不至的大爱和耐心,拖着残疾的双腿,撑起了无数库区孩子和移民家庭的希望。 (责任编辑:胡玥)
本文来源: 教育厅
30.11.2015 18:38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