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成长 收获幸福:记西安工程大学两名优秀辅导员

17.05.2015  23:36
            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着力加强辅导员建设,坚持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完善队伍体系,加大培养与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辅导员。他们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让爱心和奉献在最不平凡的事业中闪光,张冬梅和刘婷婷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冬梅:守望成长 荡漾温暖


西安工程大学辅导员张冬梅  

  张冬梅,该校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1998年留校担任辅导员,2002年至2008年担任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2008年先后担任管理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党委副书记,2014年获得陕西省优秀辅导员称号。守望学生的成长,是张冬梅最愿意做的事。
            —— 每个学生都会发光。 张冬梅刚留校当辅导员的时候,对学生的爱表现为恨铁不成钢的执着,师生间有时会互相较劲,师生无法相互理解。张冬梅为此苦恼过,但就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张冬梅说:“那个时候幸亏年轻,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干劲,总算是撑下来了。”
后来,张冬梅做了妈妈。伴随着孩子的快速成长,张冬梅对爱的理解也有了改变。她开始明白:爱一个人,是允许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要他变成你想要他成为的人。爱一个人,要包容他的不完美,并且在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他的时候,尝试着去理解,并看到他身上的光。
就这样,当了妈妈的张冬梅开始有了更多的“孩子”,正是她的这些年轻学生。她开始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光。这种转变很奇妙,但确实发生了。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张冬梅发现和学生之间的相处简单了,没有了明刀暗箭的互相较劲,更多是相互理解的融洽和彼此之间情感和暖意的传递。
学生们对张冬梅的印象很深刻。首先是因为张冬梅漂亮、乐观,待人接物总是泛着优雅和大气的“御姐”范儿。同时,大家很快又能感受到她的平易近人和善解人意。很多学生都亲切地叫她“梅子姐”,他们以有这样一位“女神级”的大姐感到自豪。
学生心目中的“梅子姐”,平日里也有苦口婆心的劝解、积极向上的期许和高屋建瓴的指引。但更多是总在不经意间带给他们亲人般的关注和温暖。张冬梅后来善于在学生还不清楚自己闪光点的时候,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散发光芒。
该校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云乐乐是一名专升本的学生,升入本科入学初期,张冬梅与他几次接触之后就委任他做了班长和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云乐乐不明白,张冬梅在还不完全了解他的情况下,为什么对他如此信任。张冬梅告诉记者,她看到了云乐乐身上认真踏实的优点。为了让这个内向的孩子更多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她不仅让云乐乐担任了班级和学院职务,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云乐乐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还推荐他参加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他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在日常中点滴的信任与关心,云乐乐铭记在心。
刘晓蓉是一名来自偏远山村的女生,进入大学后迷茫而自卑的她到处碰壁,产生了挫败感。但是张冬梅在军训时传递给她的暖流,让她渐渐向张冬梅敞开了心扉。内向的她给竟然张冬梅发了短信,见到短信后,张冬梅立即找到刘晓蓉聊天,还给她安排办公室助理的工作。刘晓蓉说,张冬梅为她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让她拥有更成熟豁达的心境。从此,刘晓蓉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励,毕业时在上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毕业时,她向张冬梅告别时说:“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相信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并让他们在社会规范和集体碰撞中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毕业后能走好自己的路,是张冬梅的理想。她对学生的爱,没有因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冲淡,相反,随着时间的涤荡,更加平淡和纯粹了。
            —— 温暖荡漾在小处。 张冬梅非常注重和学生相处过程中的细节。她说,在老师眼里再小的事,对学生来说可能都是大事,都必须认真对待。哪怕一件事情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重复很多遍,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辅导员工作最可贵之处就是用爱心、耐心和宽容性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张冬梅从做辅导员开始,与学生的每一次碰面,或者是学生发来的每一条信息,她都会及时回复。学生短信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年的节假日了,那时,张冬梅的手机总是铃声不断,学生的电话、短信让她应接不暇。但所有的短信她都会一一回复,因为她觉得这些对学生很重要。
            如果学生找张冬梅解决问题,她更是立即执行。她认为,学生能找她解决问题,说明学生信任她。问题可能不大,但是学生会很着急。即使不能马上处理,也要及时回应,做好解释和疏通工作,帮学生消除心理紧张感,让他们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温暖荡漾在小处。该校13级行政2班的学生王逸韬通过给张冬梅发短信的方式回忆在一个学生眼中最感动的瞬间。那天,张冬梅指导他做一个活动的PPT总结,因为时间紧就直接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做修改,在编辑学生名字的时候,打字输入时找了好几遍都没找到“逸韬”两个字。王逸韬在短信里说:“张老师为了准确,不厌其烦地将那两个字找了6、7遍,中途不是出现广告,就是鼠标不灵,或者已经打好的拼音忽然又没了。我想着,要是一般的老师,能输入3、4遍已是难得,张老师却不厌其烦地找了6、7遍,感受到老师对我的尊重,实在是令我感动异常。愿老师永远年轻漂亮,工作顺利,全家幸福。”收到信息后,张冬梅也没有想到,学生对老师充满感恩,竟然是源于这么小的一件事情,源于她从来都没有在意过的细节。她将这条短信收藏起来,传给同是辅导员的密友来一同分享学生带给她的感动。
            温暖也荡漾在工作的细节中。张冬梅发挥她曾经任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经验优势,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地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热情、温暖的桥梁。她多次邀请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老师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给同学们进行专题就业讲座;掌握学生的特点、长处、弱势、毛病、心气、家庭背景和综合能力等,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和提出的要求,她都做到及时答复和沟通,使他们感觉到校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前途着想的态度。张冬梅雷厉风行、从容大气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许。
            张冬梅所在的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也将工作细化到学生入校后的的每一个过程,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学院推出了“1345”工作模式:即坚持一个核心(以育人为核心),夯实三项建设(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做强四项工程(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工程、素质拓展工程、资助阳光工程、就业和考研服务工程),抓好五项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高校基层学生工作“1345” 模式研究》获批2014年陕西省辅导员精品项目立项。同时,针对具体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张冬梅开展了“大一养成习惯”“大二潜心励志”“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的主题教育活动。学院还开展了“五个一工程”,鼓励同学们争取拿一次奖学金,每学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次科技创新活动、掌握一技之长、培养一项爱好特长。张冬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诸如“挑战杯”、创业大赛、高数竞赛、英语竞赛、沙盘模拟大赛、大学生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她所带班级的学生曾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金奖、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CCTV英语风采大赛陕西省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陕西省三等奖等奖励。
            在这些特色工作之外,张冬梅认为,辅导员所有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是“爱”。有爱才有工作的认真,才有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心,才会有新方法、新特色,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地做好学生工作。而这种爱,从来不是轰轰烈烈、出口成章的感人故事。这种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对待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以学生为本,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内心的情绪,认真地善待他们每一个微小的需求。
            谈起学生的故事,张冬梅如数家珍。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现在的她都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和面对学生或张扬、或委婉、或任性、或局促、或乐观、或脆弱、或执着、或平淡、或明朗、或迷茫的种种个性或生活状态。张冬梅庆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独特的花。而她作为那个浇花人,不再会评价每一朵花的美丑,不再执着于他们应该长出什么颜色的花瓣。她笃定地认为,只要用爱守望成长,用温情灌溉沐浴,这满园花朵的生命力,会让她自己也变成他们中的一朵。
刘婷婷:见证青春 永远年轻


西安工程大学辅导员刘婷婷
              扎在学生堆里,年轻时尚的刘婷婷,和学生无异。她说,“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确实不容易老”。近10年的辅导员生涯,让她在保持年轻的面貌与心态的同时,多了几分工作的冷静和历练,更收获了这份工作带给她的点滴幸福。
            2005年,22岁的刘婷婷该校本科专业毕业,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担任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奋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和这个文科学院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打交道。近十年来,她的工作涵盖了学生工作的所有领域,成了一名“全能辅导员”。2014年,刘婷婷获得陕西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并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六赛区复赛,获得全国复赛三等奖。2014年底,刘婷婷获得陕西普通高等学校2013-2014年度“十佳辅导员”称号。同时,她的辅导员工作案例获得2014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一直以来,她鼓励学生成立专业社团,搭建适合文科生能力提高的第二课堂。近年来,从人文学院专业社团基地成长起来的学生中,10余人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6项,40余人次在全省高校主持人大赛、全国礼仪大赛、全国志愿者实践论文和各类国家级、省级英语竞赛、征文大赛中获奖。
            2014年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让刘婷婷对自己的工作增添了更多自信,通过比赛中个人展示、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博文写作以及谈心谈话等环节以及和其他高校辅导员的交流,让她收获了更多辅导员工作的思路和经验。
            大赛之后她开始静下来,回想自己工作以来,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每天做着一些琐碎平凡的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收获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样的回忆。
            —— 被温暖的幸福。 最深的记忆,就是那些曾经在她身边出现的年轻人,或活泼、或安静、或倔强、或懂事、或勤奋、或懒散、或积极、或淡然,每天的朝夕相处、磕磕绊绊、事无巨细之后,留下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留下的许多感动瞬间和感恩情怀。
            10年的辅导员工作,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从2005年陪伴她成长的那些“淘气包们”的辉煌“业绩”,刘婷婷都还记得。她能随口叫得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也能淡淡地讲述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细节。
            一名同学,刚入校时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心高气傲到从来不叫刘婷婷“老师”。当他的舍友生病住院的时候,刘婷婷守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处理大小事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学生有天忽然开口叫了一声“刘老师”,从此成了“刘老师”的铁杆粉丝。刘婷婷说,听到学生叫出“老师”的那一刻,自己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那时就觉得,不管工作中遭遇多少的不理解,有了学生的肯定,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2届人文学院毕业生刘晓倩,活泼外向、个性强、主意正,绝不属于“乖乖女”类型。大一入校军训期间就给了刘婷婷一个“下马威”,一定要在内务评比中将自己近十个毛绒玩具摆在床上。刘晓倩说,她已经做好了辅导员会发脾气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比她年纪大不了多少的刘婷婷,只是站在她床边说:“从家带来的小伙伴们都很可爱呀,军训期间让它们先躺在柜子里面休息休息呗,现在我们是一名军人,床铺整齐和舍友保持一致多好”。后来,“顽主”刘晓倩和刘婷婷成为很好的朋友。有一年的元旦晚会上,作为一个热舞节目的排舞和主演,古灵精怪的她还邀请了漂亮且爱跳舞的刘婷婷进入到她们的舞团和大家一起排练,在彩排中,刘婷婷的表现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尖叫。
            还有一名学生,大学刚入校积极性很高,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全票当选为班长。开始,他还能妥善处理班级事务,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是全专业工作“最突出”的班长。但是从大二开始,这位同学成绩开始下滑,班级威信下降,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消极,甚至提出班长辞呈。经过多次谈话,刘婷婷发现了学生性格要强、敏感细腻、抗压能力较差的特点。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发挥朋辈帮扶作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多次面对面的谈话、做工作,经过挫折教育及对周围环境的良性塑造,他重新找回了工作热情。毕业两年后,他顺利地考取了西安某单位公务员,刘婷婷意外地收到了他发来的邮件,邮件中说:“老师,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失败了许多次,不过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大学当班长的经历让我知道了,适合自己的路,就不要轻易放弃。”
            同学们反映:在工作中,刘婷婷最擅长和两类学生打交道,一类是看起来“不着边”的“问题”学生,一类是品学兼优的“靠谱”学生。每一名辅导员在和这些学生相处中都有自己的办法。刘婷婷说,刚留校当辅导员的时候,她迫切地想做好工作,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为此她追求“不怒而威”,但是发现没那么容易。面对“硬”“慢”“懒”的这些和她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新时代年轻人,控制不住的时候,她也会生气、发脾气。但是最后,她发现自己不仅做不到“不怒而威”,就连“怒而威”的效果都达不到,有时甚至产生反效果。
            经过近10工作的历练,刘婷婷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自信了,也从容了,但并没有世故。这份自信和从容是在工作中不管遇到哪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在首先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处理学生的事务。这份不世故,是依然能够明确“是与非”,一直能够不时被感动的幸福感。刘婷婷说,理解了学生,就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其实,如果你愿意去理解你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太阳,都有着巨大的能量。刘婷婷这样理解这些能带给她温暖的“太阳”。他们有些善于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光芒,有些被云朵遮挡需要指引,还有一些想要发光,但缺少行动力,需要激发出内在能量。刘婷婷说,辅导员就是这样的职业,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太阳,帮他们实现自己就是太阳。而这些“太阳们”也一直温暖、感动、鼓舞着刘婷婷,在他们毕业后,刘婷婷在微信里给他们的标签就是——“小太阳们”。
            2010年,刘婷婷第二次带领学生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鹃岭小学进行暑期实践,半个月的实践活动如期完成,就在返程当天,却路遇特大暴雨,道路塌方,情况危急,高速路段全线封停,校车被挡在收费站口不能进山。她带领着全体队员穿越山洞,翻山越岭,步行近八个小时,终于将33名学生安全送达。坐上校车那一瞬,很多学生都激动地哭了。刘婷婷也百感交集,她回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第一天因为不会刷碗被舍友取笑,现在的她,在给予学生勇气和力量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量。看着平安到达的学生,那种可以去照顾和保护他人的力量,让人感觉那么踏实,那么幸福。
            —— 温暖他人的幸福。 人文学院的女生多,很多学生都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像刘婷婷一样,把工作和生活当成一种享受。在11届毕业生戈译涵的心中,刘婷婷给她树立了一名职场女性的榜样。沟通能力强,做事讲效率,同时还能让工作和生活处处充满情调。现在的戈译涵,也成了这样的一名职场女性。她说,“我会像刘老师那样,在办公桌上摆一盆小花,用一些设计感强的小物件装饰自己的办公室,会给自己准备漂亮的手账本。管理自己工作的时候,我会用刘老师的番茄工作法,在我的手账上随时记录工作任务,给自己列好每天的工作计划表,还给自己留出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提高自己工作时间的效率,每一天,当已经完成的某一项工作从手账中划掉的时候,那种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人感到满足”。
            给自己的空间制造一种小氛围,享受这种氛围带来的美好,人们把这种行为叫做“小资”。说起刘婷婷的“小资”,还真是数不胜数。爱时尚、爱旅行、爱摄影、爱手工、爱记录心情、爱有效率的工作和有味道的生活。但是,“小资”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乏“大气”的态度。
            2013届毕业生李阳曾经是学院的办公室助理,刘婷婷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劲头和幸福感让她难忘。她记得,学院安排的工作有时需要加班完成,她就陪着刘婷婷在夜晚里花时间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她说,“刘老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工作完成不好,她自己都交代不了自己”。但是,即使加班,刘婷婷对待工作表现出来积极心态也影响了她的学生,李阳说,“刘老师总是能把工作和生活当作享受,这方面给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们都希望能像她那样工作和生活。”
            虽然和风细雨,情调十足,但不是没有原则。刘婷婷从小受的教育还是非常传统的教育,为此她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温暖中依然严格、鼓励中依然明确“是非”观念,这也是刘婷婷的态度。
            刘婷婷传递给同学们的“态度”,是一种细致、认真、明确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存在于一个漂亮的手账本中那些被划掉的工作任务,也存在于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理解、明快和成熟。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和时段相隔越来越短的一代代年轻人,辅导员的工作确实让人“惶恐”。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年轻人,正是因为对他们从“不明白”到“去明白”到“能明白”,最后到“彼此明白”,刘婷婷确实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