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级政府对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要求,不少人对于两者的关系也产生了疑惑。装配化是否等于建筑产业化?两者的区别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并不等于装配化,不要认为建了构件厂,造了几栋装配式建筑,就是做建筑产业化了。建筑产业化核心是技术和管理双轮驱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叶明坦言,目前业界对于建筑产业化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装配化不能代替产业化
目前,打出建筑产业化旗帜的企业与地方不少,但在叶明看来,也并非都是名副其实。“我看到一些企业付出了很多,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但从项目来看,大部分都是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加上装配化,依旧是粗放的管理,有的甚至是为了装配化而装配化。”具体来说,就是一些所谓的装配式项目,没有采用产业化的组织过程,一些企业仍然使用农民工,不专业的转包分包的现象也依旧大量存在。
那么,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到底有何不同?对此,叶明也分别给出了定义。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而建筑产业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将建筑生产的全过程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不难看出,建筑产业化是一整套生产方式的变革,而装配式建筑只是其中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叶明看来,建筑产业化是解决工程质量与效率、绿色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一个根本方法,也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工人短缺等一系列客观问题的便利选择。
“建筑产业化对于城乡建设来说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涉及到方方面,也不是单纯一个部门或一个行业的事情,非装配化可以比拟”。
只有一个乙方
为何如此强调管理的创新性?因为在叶明看来,这是比技术更难更重要的问题,直接决定了建造活动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想整合优化产业链的资源,得明确整个建造环节中哪个起核心作用,产业链中谁是主体,谁要服从谁,这个关系必须要理顺,否则的话就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推行工程总承包(EPC)的模式。
“在国外,开发商只需要面对一个总承包公司,这个公司承担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装修的全过程,开发商只需做好投资和策划。而在国内,开发商往往需要面对无数个乙方。从设计到最后的管理,每个环节都要单独对接好几家公司,如此一来,资源整合的难度大大增加。”叶明表示,这正是施工总包模式与否的鲜明对比。EPC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开发商的管理和沟通成本,打通产业链的壁垒,解决设计生产制作施工一体化的问题,促使建造发挥最大效益,这与建筑产业的要求与目的不谋而合。
他也坦言,这样的总包公司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对于企业的整体建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这是现阶段建筑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他以日本为例:并不是有多少工厂和产业工人就说明你有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对整个生产过程拥有把控能力,最终要像向工程管理公司转型,具备和专业化市场对接的能力。(来源:中国住宅产业网)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