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 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内舆论中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相当盛行,大而弱的中国怎样战胜小而强的日本。毛泽东结合中外战争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在1938年5月发表了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论持久战》,并科学的论证了中国抗战三阶段的发展规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战略,8月13日淞沪会战占领上海,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屠杀三十万中国平民,日本侵略军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一时间“亡国论”的说法遍布全国。可是不到半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率部毙敌一万多人。不少人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速胜论”开始泛滥。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 院长 高尚斌:中共中央到了陕北之后,我们确定了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中国能不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怎么战胜他,其实这是毛主席到陕北之后,就考虑的问题。
早在1936年7月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时,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
记者:1938年的5月,毛泽东就是在延安凤凰山下的这个窑洞里,整理,编写了《论持久战》,即使到了5月,这个窑洞依旧非常的寒冷和潮湿,警卫员就为他准备了这样一个火炉进行取暖,但是当时全神贯注创作《论持久战》的毛泽东,棉鞋都被烧着了,却全然不知。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了中日双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基本特点后,强调这场持久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敌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第二阶段敌战略保守、我准备反攻,第三个阶段,我战略反攻、敌战略退却。(非线作图)文章发表后,不仅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也产生了极大反响。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 院长 高尚斌:程思远当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白崇禧的秘书,他回忆说,《论持久战》出版之后,周恩来就把《论持久战》的基本精神就给白崇禧做了介绍,然后白崇禧又把《论持久战》给蒋介石做了推荐,而且蒋介石当时也是非常肯定的。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概括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后经蒋介石同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把《论持久战》作为指导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而在“怎么打”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了重要论述,他总结“这个仗总的精神是活打不是死打” 。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 院长 高尚斌:游击战在它对中国抗战的胜利来讲,他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毛主席认为,我们的游击战处于战略地位,那怎么取得抗战胜利 (是)全民族抗战,人民抗战,毛主席讲,兵民是胜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