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伪名人名言泛滥的背后

20.09.2015  13:00

  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推出新书《白说》。新书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白岩松之所以要作此特别说明,是因为这些年网上流传着太多假借“白岩松”之名的言论和语录。

  纵览如今的网络世界,这种假托名人之口的“名言”十分常见,甚至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多人纷纷在微博上分享“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其中不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这样一眼便可拆穿的伪名言。还有一首名为《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小诗在网上热传,被称为“莫言最美的诗歌”。而这首诗在网上还曾以“余秋雨作品”的名义出现过。此外,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孔子到张爱玲,从仓央嘉措到乔布斯,从胡适到杨绛,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炮制出各种“伪名言”。

  为什么会出现毫无顾忌地利用名人的身份、名声进行文化造假?各界名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假造、滥造这些名人的思想、观点,甚至为网上流传的那些浅薄苍白的东西贴上名人的标签,就可以利用大众崇拜名人的心理,以“零成本”轻松获取名人的影响力,进而达到个人目的。历史上,康有为就曾假借圣人之名写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进行辩护。康有为杜撰圣人言论还是为公,而当下一些人编造、篡改名人名言,则很可能是为私欲。笔者最近就看到一个发布各种伪名人言论的公众号,阅读者甚众,而就在各条“名人言论”后面,附着的是形形色色的广告。

  细读各种被杜撰出的名人名言,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关乎爱情、友情、亲情,颇为感性,富有煽动力;言语温和,多传递正能量,激发人生斗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文辞优美,偶有佳句……这或许能折射出在浮躁的网络阅读时代,匆忙的公众有着空虚与干涸的心灵,他们来不及阅读名人真正的经典作品,而只能通过微博、微信撷取只言片语,以获得“心灵鸡汤”,聊以慰藉。一些所谓的“名人名言”,稍有常识就能辨别真伪,可很多时候我们“宁愿信其真”,眼睛一扫便随手转发,因此以讹传讹,大量传播。公众大量传播转发伪造的“名人名言”,最终忽悠的还是公众自己,很多人看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后才发现,奉为圭臬的“名言佳句”,原来竟是被杜撰出来的“谎言”。

  总之,盗用名人之名,编造名人言论,是一种文化造假。这种文化造假,是对精神思想的戕害,也是对名人署名权的侵犯,最终会损害网络的公信力,破坏文化诚信。这也给我们警示: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纷乱芜杂的时代,公众需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对那些流行的所谓“名人名言”,不盲从、不轻信,如果有时间,不妨多读点经典,而不要老是在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中获取“心灵鸡汤”。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