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毒跑道的追问远未结束
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等地在近一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了学校操场塑胶跑道有异味,一些学生身体出现了不同症状的情况。2016年6月2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记者对塑胶跑道生产厂家的调查情况,随着记者的镜头,大片废旧轮胎、线缆等橡胶废品不时出现,这些正是学校塑胶跑道的原料,它们来源不同,之前有作为生活用品的,也有来自工业用品,都未经处理堆放在一起。调查现场刺鼻的味道,也让公众一同感受到了毒跑道的异味来源。
记者的调查非常有意义,解开了公众的许多疑惑,对接下来解决毒跑道提供了视角,因为,对毒跑道的追问,才刚刚开始。
目前,已经查出的多地多所学校的毒跑道,除了深圳检测出不合格之外,其他省市检测大都显示合格。即便能闻到明显的异味,即便已有学生出现症状之后复查,仍是合格的结论,到底问题在哪儿,是公众一直难以释怀的疑问。
深圳为何能检测出问题?有专家表示,深圳的检测标准与目前国家统一的塑胶跑道检测标准有一点不同,深圳地方制定的《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在国家标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的基础上,扩大了有害物检测范围,规定的有害物质限量中增加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率”一项。与国标相比,“深圳标准”显然在气味的检测上领先了。
笔者发现,目前检测塑胶跑道的两个国标《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主要集中在对原材料的检测上,比如耐磨性、耐压性、耐溶剂性、基层强度、外观要求、重金属含量等,而对原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黏合剂之后的成品检测,只有物理性检测项目,没有对黏合剂、添加剂的检测项目,没有添加标准的规定、没有添加后化学效果的检测项目等内容。
缺乏对有毒有害气味的检测是多起毒跑道事件反映出来的漏洞,而两年时间里,尽管不断有学校跑道出现不明异味的报道,却尚未听到相关部门出面调研此问题。
另一个疑问,也来自原材料本身。对废旧轮胎、线缆等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原本被视为环保、节约资源的创新之举,而为何在学校塑胶跑道上屡屡遭差评?记者的报道也让我们窥到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再生”产业“一斑”。一个长约两米的切割粉碎机几乎成了从废品到再生环保产品的全部工具。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采用最简单但不负责任的技术手段,实现从买废品到卖塑胶跑道的生产经营过程。
暂且不说目前已有的优质再生技术,更迫切的是期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亡羊补牢:一是对塑胶跑道生产负有监督职责者要加强监管,记者能找到大片的原料之地,为何有关监管部门却难觅其踪呢?二是完善塑胶跑道的检测标准,有必要把挥发性气味的检测纳入强制性检测对象。三是研究、升级学校招标塑胶跑道的门槛。(王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