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长安” 发展梦中话初心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建设发展纪实
诞生于风云激荡的烽火岁月,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发展史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1937年,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部分师生西迁陕西,附属医院应运而生。1956年,附属医院一分为二,南郊新的医院建成使用,后随校名更易,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薪火传衍,医泽绵绵。60多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始终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探索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医疗服务。
风雨兼程,硕果累累。西安交大一附院近年来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国家卫健委“改善服务创新医院”、“2019年全国医院影响综合排行榜西北地区第一名”等称号,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全国和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精神奖、中国好医生、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该院已成为百姓心中信赖的“生命绿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一附院人坚守为民服务理念,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和斗志,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承担起一个又一个高难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未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将不忘健康重托,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打造健康长安、健康陕西、健康中国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58岁的刘建(化名)是长安区杨庄街道侯官寨村的一位普通村民,由于不幸患上结肠恶性肿瘤并肝脏转移瘤,近三年来,刘建时常要赶到市区内的一家三甲医院做化疗。
“每次化疗都是儿子开车带我去,单趟就要两个多小时,很不方便,可是我这病情严重,别说乡镇医院了,就是区上的医院也看不了我的病。”刘建说,让他高兴的是,去年底,他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就诊时,发现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硬件设施堪比城里的大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得知医院还新成立了肿瘤科,他立刻将治疗从城里的大医院转到了长安区医院。
如今,刘建在长安区医院定期接受靶向治疗,治疗效果让他和家人十分满意。笔者看到,病房里的刘建丝毫不是一般晚期肿瘤病人虚弱无力的状态,相反,由于治疗效果和患者心态较好,刘建就像一个乐观而健康的普通人,和笔者有说有笑。
刘建说道,以前在城里大医院就医时,每个阶段的化疗费用需要自付1万多元,3年来手术加化疗的昂贵费用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现在,每个阶段的治疗费用只需要自付2000多元,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也随之小了许多。更让他舒心的是,这里离家近,就医方便,住院环境好,医护人员对他态度可亲、照顾精心,让他感觉像在家一样放松。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1个多月前,我们建立了‘生命不息 真爱永驻’微信群,在群里实时指导患者饮食、服药等事项,避免了患者为咨询和办理一些事务而跑路。如今,已有100多名肿瘤患者入群,大家对这种零距离服务的模式非常欢迎。”长安区医院肿瘤科主任马钟铃说。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托管长安区医院后,很多群众对长安区医院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就医人数持续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当地患者生病后将该医院作为就诊的首选地,“跑路少、花费少、疗效好”,是许多患者对该医院的新评价。
在长安区医院骨外科病房,笔者见到了68岁的患者张老太太。“没想到我这么复杂的手术都能在这里做好,来看病前我的腿抽着疼,就算躺到床上还疼得不得了,可是手术当天晚上腿就不疼了,现在是手术后第六天,我身体状况跟精神都越来越好了!”张老太太高兴极了。“老人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需要做的是腰2/3椎板切开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这是骨科的高级手术,十分复杂,这在托管前,肯定是要转往上级医院才能进行的手术。”长安区医院骨外科住院总医师韩江博说。
“我家住在韦曲上塔坡村,坐车过来只需要10多分钟,真正是在‘家门口’就把大病治好了。”张老太太笑呵呵地说。
2019年1月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正式开诊。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至9月,长安区医院的门急诊量达到47672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住院量为1870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28%;手术例数为3439台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6.5%。西安交大一附院派驻了李妙玲、郭炫、韩学哲、边卫国、吕建国、唐芳雪、李玮、姚爱萍等50余位技术专家及管理专家来长安区医院工作,同时加大招聘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措并举地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托管以来,长安区医院持续开展新医疗、新技术项目,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了1例脑干梗死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超声科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肾脏占位穿刺活检;妇科成功开展了宫颈镜下宫腔探查及宫颈息肉切除术;普外科成功实施了小儿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骨科成功实施了膝关节单踝关节置换术;肿瘤科开展了X线引导下结肠支架植入术……
“这些手术,在长安区医院都是首次实施。”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院长赵新汉告诉笔者,长安区医院被托管前,所有的医生加起来只有160多名,其中不少都是没有处方权的助理医师。当时医院的基础医疗能力、人员结构都比较薄弱,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持续深入,国家对医院的分级诊疗要求逐步提升,提出了“90%的病人看病不出县域”的要求,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在家门口就医。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12月29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式托管了长安区医院,并在2018年10月18日搬迁至郭杜街道文苑中路的新院区,于2019年1月4日正式开诊。
“交大一附院对长安区医院进行了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整体托管,采取了‘造血’和‘输血’相结合的方式。”赵新汉说,“造血”就是派遣长安区医院的医生去交大一附院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医学技术,交大一附院安排他们进到各个科室进修,培训结束后再回到长安区医院,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输血”则是交大一附院安排相关科室的专家驻扎在长安区医院坐诊,提升长安区医院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长安区医院也大胆启用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专家,让他们在领导岗位上带动学科发展,优化医院团队建设。在这种“同频共振”的托管模式下,长安区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才和设备的持续优化,很多过去做不了的检查、实施不了的高难度手术,现在不但能做,而且检查检验结果精准,手术效果良好,患者只需花费二级医院的费用,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疗效,很多患者因此受益。
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说,医疗卫生事业是重要的普惠民生事业。作为西安市的人口大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一直是长安区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长安区委、区政府把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合作办医作为长安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充分相信和依靠交大一附院的托管班子,在用人、管理等问题上放权、放手,希望凭借交大一附院的综合实力带动整个长安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长安区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长安区医院的医疗水平、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明显提升。未来,长安区将与交大一附院展开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的西安城南医疗中心,助推长安建设医疗康养首善区。 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深有感触地说:“交大一附院是国家卫健委管的大型三甲医院,是真正的医疗行业国家队,我们的使命任务就是要把服务健康中国目标举过头顶,扛在肩上。下一步,我们将在长安区医院成功建设运营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医联体合作、托管二级医院、接收国企医院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拳,向着打造医疗集团的方向努力。以国民疾病健康谱为指引,以学科科学分布为措施,通过形成一个实体、发出一个声音、打造一个标准、应用一种管理的理念,让医疗集团在各个区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三秦百姓。”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为笔者描绘了一幅蓝图,在这份蓝图上,西安交大一附院将跳出医院看健康话医疗,服务百姓的触角将不仅仅局限在医院、社区、周边甚至临近省份,医院甚至考虑要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阿里地区分院的方式,让医院的优质资源为藏区百姓所享,真正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让医疗回归本真,让医者抱守初心。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