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包拯与清官文化

28.09.2014  15:06
        宋代包拯执法严格,铁面无私,敢摧权贵,为民伸冤,其人格魅力和司法实践为后世广为称颂,民间誉称“包青天”。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清官文化中具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包拯是中国清官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影响之深,流传之广,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包拯七弹张尧佐就是显例。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他依裙带关系掌握了财政大权,此人昏庸无能,贪婪成性,导致民怨沸腾。包拯不顾个人安危七次弹劾,迫使宋仁宗免去其职位。

        其二,清廉自恃,严于律己。包拯一生以“正人先正己”为自己的座右铭。《五朝名臣言行录》称赞包拯“居家俭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初官时”。

        其三,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拯曾被誉为“包青天”,这是对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最恰当的评价。他秉公执法,不留情面,纵使属吏从舅犯法,也予笞挞,在法律面前不徇私情,能够对自己的亲属依法论罪,几乎“六亲不认”。

        其四,爱民如子,为民请命。包拯爱民如子,舍身为民请命,替百姓伸张正义。如他主张免除常赋以外的一切临时加派,他上奏朝廷,要求减轻灾害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田赋,对重灾区要罢除一切无名科率,减免百姓对官府的积欠,并开仓济贫等。

        包拯的法律思想无疑对当今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正如合肥包公祠的楹联写到:“为官存正气,从政树廉风”,“正气耿光昭日月,廉洁清枥妇孺知”,该楹联的内容是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今天的法治现代化进程中,除了要移植外来法,更应在传统文化中搜检、弘扬精华部分。尤其是处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无奇不有,无奇不出的现代社会,包公的法律思想似乎更加有市场。我们应吸收包拯法律思想的精华时要摒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